■本报记者 任震宇
6月28日,国际知名市场咨询机构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者指数共同发布《2016年中国购物者报告:如何把握双速前进中的中国购物者》(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在经济转型新常态下,中国的快速消费品出现双速前行的现象。
所谓双速前行,按照凯度消费者指数中国区总经理虞坚解释,是指在快消品领域,在部分品类的销售增速进入慢车道的同时,另一些品类增速却在加快,这一现象的涵盖范围很广,如在品类渗透率、零售渠道、外资品牌和国产品牌等,都存在这种现象。
数据显示,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的销售额增速呈现连续下降趋势,2015年增速为3.5%,是5年来的新低。销售量的下降和价格增速放缓共同拉低了销售额的整体增速。2015年家庭在快消品类的平均支出增速明显放缓至0.8%,这一数据是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者指数在过去一年中,根据个人护理、家庭护理、饮料和包装食品四大品类销售数据所得出的。
但《报告》认为,这一数据背后掩盖了一个重要的特征:尽管经济环境整体不太景气,但有一些品类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速,凸显了中国快速消费品和其他消费行业在快慢迥异的两种增速下的运行轨迹。
在产品品类方面,方便面的销量下降了12.5%,啤酒下降了3.6%,但与此同时,宠物食品的销售额增长了11.7%,酸奶增长了20.6%。消费者在旅游、娱乐消遣等非快消品领域的支出也显著增长。
凯度消费者指数中国区总经理虞坚认为,这一变化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变化相关。一方面,由于中国制造业正在升级转型,部分制造业岗位向人工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中国整体“蓝领”工人的数量出现减少趋势,同时低收入退休人员也在增多,传统上以“蓝领”工人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方便面、平价啤酒等产品增速放缓。而与此同时,随着现代服务业和高薪工作的蓬勃兴起,以较高收入者为销售对象的酸奶和宠物食品等高端品类以及大多数品类中的高端单品依然保持强劲增长。
零售渠道也处于这种双速前行的模式中。全国零售市场格局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小型门店业态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便利店在去年的销售额增长了13.2%,在全国的渗透率增加8.5%,吸引现金充裕但时间较少的城市消费者。
与此同时,网上购物蓬勃发展。在过去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年增长率在37%左右,创造了近4万亿元的收入,使中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报告》称,婴儿用品和护肤品继续主导电商市场,而口香糖、衣物柔顺剂和大多数饮料品类的网购渗透率较低。大部分个人护理、家庭护理和包装食品等品类的渗透率在中等水平,增长率较高。
与之相反,大卖场2015年首次出现负增长,销售额下跌0.2%,客流减少4.6%,超市/小超市的增长也颇为乏力,增速从9.5%降低至4%。
中国消费品市场的双速发展也体现在中外品牌之间。2015年,本土公司继续从外资竞争对手手中抢占大量份额。《报告》称,本土公司的市场销售额增长率为7.8%,对市场增长的贡献为109%。这些公司在护肤品、婴儿纸尿片、护发素、牙膏和洗发水品类中的增长最多。而外资公司在衣物柔顺剂、婴儿配方奶粉、方便面和啤酒品类中的增长最多。然而在2015年,外资品牌的整体增速依然下跌了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