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8月1日起,《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将对APP的真实性、安全性、合法性等实施审核,但是——
有规则,我也还是有点小担心
作者:李燕京


    ■本报记者 李燕京
  以往上线APP很简单。
  北京某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小王就和同学一起花了3个月时间为北京一家服装公司做了个客户端,后来轻松在某应用商店上架。此外,他独立开发了校园送餐软件,也曾上架过一段时间。小王觉得,“审核比较宽松,也没有那么多规定”。
  从8月1日起,《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下称规定),将会改变这种APP野蛮生长的景象。《规定》要求,APP提供方在获取用户信息时需明确告知用途及范围、用户注册时需实名认证、APP应用商城需对APP进行真实性、安全性、合法性等等内容的审核,这将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但也有消费者表示,他们对使用APP的很多担心并没有彻底消除。
应用商店责任重,惩罚有点轻
  一直以来APP上架应用商店都不是件难事,据知情人士说,进入手机商的应用商城会难点,不过其他的应用商店要上架比较简单。因为上架简单,一些不良APP堂而皇之地进入手机应用商店供消费者下载,没有辨别能力的消费者就这样被欺骗。
  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应用商店上架的APP超过400万款,且数量还在高速增长。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称,在海量的APP中,恶意扣费、偷流量,盗取通讯记录、电话、短信、位置信息等隐私信息的APP,更是在消费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偷走了消费者的钱或信息。
  APP信息服务市场良莠不齐,业内人士分析,长期以来,APP多依据其用途分别管理,监管常常出现“九龙治水”无人可管的现象。而《规定》对于APP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第八条明确: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应用程序提供者履行管理责任;第五条规定,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信息服务,应当依法取得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从事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还应当在业务上线运营三十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法律系副主任郑宁认为,《规定》明确了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对APP提供者的管理责任,界定了互联网应用商店的平台责任。
  但是记者注意到,《规定》中对违反前款规定的应用程序提供者,视情况采取警示、暂停发布、下架应用程序等措施,保存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但有网友留言,这样的处罚简直是轻如鸿毛。有了《规定》,明确了管理者都是好事,但是这样的处罚力度还不够大,不足以起到惩戒作用。
个人信息保护加强,实名制有点让人担心
  北京的陈小姐发现了一款能赚钱的APP,称只要每天下午玩2小时,一个月就能挣近千元。谁知道不到两天她就再也登录不上了。并且自从玩过这款APP后,她的手机每天都收到各种广告信息,接到5、6个推销电话。在网上看到有不少网友都有同样经历,她才恍然大悟:所谓能挣钱的APP不过是一个盗取个人信息的“小偷”。
  个人信息的泄露是消费者都害怕的事。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发现手机应用商店的不良软件29款,涉及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恶意“吸费”等问题。广东省公安厅网警总队曝光了今年第一季度安全问题突出的20款APP,这些APP要么窃取用户信息,要么擅自使用付费业务。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定》针对用户个人信息及合法权益保护明确要求,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机制,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用户同意。依法保障用户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不得开启收集地理位置、读取通讯录、使用摄像头、启用录音等功能,不得开启与服务无关的功能,不得捆绑安装无关应用程序。
  尽管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定》进行了严格的规范,但是消费者仍然表示出了担忧,而这担忧就来源于《规定》的要求:APP提供者须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基于手机号码等真实身份信息认证。
  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李京春表示,《规定》中“实名制”既包括APP提供者对注册用户的实名制,也包括APP商店对上架产品提供者信息的实名制审核。实名制,其实是为用户提供一种保护机制。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有个别用户或是发布者提供了色情、暴恐等违法违规信息时,可以方便调查取证。
  但有网友表示,个人信息已经不断遭到泄露,如果再用实名制注册,那不法分子得到的信息更加真实,这对消费者真的有利吗?
  据统计,在众多的APP中,网友使用频率最高的三类APP为社交类、理财类、生活类,占比分别为92.9%、78.8%、71.7%。记者分别在这三类APP的社区中进行调查时发现,65.1%的网友对实名制表示担心,害怕个人信息由此被泄露;32.6%的网民表示会愉快接受实名制,原因是此举有利于抑制暴力恐怖、淫秽色情及谣言等违法违规信息的扩散。
  也有网友认为,目前很多APP都是需要用手机号注册,而工信部这几年一直在推动手机号码实名制,其实只要通过手机号码注册就等于是实名制,就等于将所有信息告诉了APP运营者。
保护消费者权益,《规定》有点不够用
  今年5月,成都市民曹先生无意间看到一款名为“信用钱包”的APP,出于想要了解自己信贷额度的好奇,他在该APP上注册了一个账号,并绑定银行卡。当天,曹先生银行卡里就收到了3000元贷款,而当他立刻想还款时,却总是还款失败,由此还产生了逾期罚金约100元。更令曹先生担忧的是,如果一直不能还款,3个月下来再加上逾期还款追加罚金的计算方式,最终本息就会涨到一万多元。曹先生急了,到处找能管理APP,解决问题的部门。
  一直以来,使用APP出现问题后要投诉,解决问题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此次《规定》中高度重视用户权益保障,比如“建立健全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机制”“依法保障用户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等。但有业内人士坦率地说,该规定并没有针对窃取隐私、恶意扣费、诱骗欺诈等诸多侵犯用户权益的现象,开出有效的治理良方。
  网民“二月”质疑称,怎么保障以及谁来保障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知识产权?如果受损了去哪里申诉?针对APP软件“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尽管刑法已规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针对APP领域,“公民个人信息”的完整准确定义是什么?“情节严重”又如何准确认定?实际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清晰法律界定。
  也有律师提出,关于信息使用的规定目前还是套用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要求“合法性、正当性、必要性”。对于“合法性、正当性、必要性”,《规定》没有作出明确的解释,个人身份信息和行为数据信息收集到什么程度、可以用到什么程度、分享到什么程度,目前没有限制。这也是《规定》在落实过程中面临的难题。《规定》给APP行业规范管理开了一个好头,很多网民希望,有关方面应尽快设计相应的配套措施,包括建立违规处罚机制,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行业监管的法律效力。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导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有规则,我也还是有点小担心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