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上半年北京住宅用地楼面价创历史新高
作者:孙蔚


    ■本报记者 孙蔚
  众所周知,土地市场直接决定了未来楼市的供应状况。2016年上半年,北京18宗土地供应数量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344.09万平方米的供应面积仅高于2015年上半年的269.52万平方米,为2010年以来的次新低。与之相应的是,住宅用地的楼面价上涨至历史最高,溢价率也处于较高水平。
  据伟业我爱我家集团数据中心统计,2016年上半年的北京土地供应总量为18宗,同比2015年上半年下降45.5%,环比2015年下半年下降76%;供应的土地面积为344.09万平方米,同比上涨27.7%,环比下降43.8%。
  其中,居住类用地供应6宗,工业类用地5宗,商服金融类用地2宗,综合类用地3宗,其他2宗。综合类用地的供应面积为219.06万平方米,占63.7%,超过六成,居住类用地只占11.3%,其他类型用地占25%。
  2016年上半年的住宅用地供应总量为6宗,同比2015年上半年下降57.1%,环比2015年下半年下降81.3%,供应面积仅为3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4.7%,环比下降87%。住宅用地的供应量是2010年至今最少的半年供应量;39万平方米的供应面积同样也是2010年至今最低的半年数据。
  从土地成交情况来看,2016年上半年北京共成交23宗土地,同比2015年上半年下降39.5%,环比2015年下半年下降68.1%;成交土地的建设用地面积为147.5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4%,环比下降70.7%。其中,23宗土地成交的数量是2010年以来首次低于30宗的半年数据;147.55万平方米的半年建设用地面积也是6年来首次低于200万平方米。
  2016年上半年所有土地的成交总金额为3605729万元(360.6亿元),同比2015年上半年下降47.4%,环比2015年下半年大降76.5%,半年成交金额在2015年下半年达到峰值后迅速跌落到2010年以来的第三低。
  在住宅用地方面,2016年上半年北京住宅用地共成交7宗,同比2015年上半年下降53.3%,环比2015年下半年下降80%;成交的住宅用地建设用地面积为44.6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8.4%,环比下降84.6%。
  2016年上半年,北京住宅用地的成交宗数、建设用地面积降到了6年来的最低点,7宗土地成交的数量打破了2012年上半年8宗的最低纪录。上半年成交的7宗住宅用地中,除朝阳区的1宗外,其他6宗均位于昌平、门头沟等远郊区县。由此可见,北京的土地供应彻底远郊化。
  从价格上看,2016年上半年住宅用地的平均楼面价为19972元/平方米,同比2015年上半年上涨44.2%,环比2015年下半年上涨11.3%,楼面价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2016年上半年住宅用地的土地溢价率为34.5%,同比2015年上半年增加1.31%,环比2015年下半年减少8.93%。虽然溢价率较市场更为火爆的2015年下半年有所降低,但依旧维持在30%以上。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分析认为,从数据来看,2016年上半年的北京土地市场在供应量上出现了大幅下滑,土地供应总宗数、住宅用地供应宗数和供应面积、土地成交总宗数、住宅用地成交宗数均创下2010年以来的新低,但住宅用地的价格还在持续攀升,溢价率居高不下。
  胡景晖表示,随着近20年来北京城市的高速开发建设,北京房地产市场可供开发建设的土地资源日渐稀缺,土地供应量日渐减少且越来越远郊化,土地供应的不足使得楼市房源供应量日渐萎缩;在需求方面,北京凭借其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每年仍吸引大量人口流入,引发大量购房需求。这让开发企业对稀缺住宅用地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从而导致地王频出,楼面价不断上涨,面粉面包价格倒挂。
  胡景晖认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5~2020年)》、“五环内禁新增建设用地”等规定的出台,北京未来的土地供应或将继续维持低水平。而伴随着土地资源的减少和土地价格的升高,北京房地产市场的豪宅化、高端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2 版:楼市】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上半年北京住宅用地楼面价创历史新高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