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3·15论坛
整治网络平台评价乱象刻不容缓
作者:王晓东


  对于网络交易评价体系的治理,不能仅仅是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被动反应,而是应主动出击,将整治的决心下足。■王晓东
  电话骚扰、短信轰炸、上门殴打拍裸照……自从有了评价系统,从电商平台、外卖平台甚至是叫车平台,总有个别“极品”商家,因为负面评论骚扰消费者。由于这种骚扰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各大网络平台都将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包括屏蔽店铺、限制发布商品信息、查封账户等。(据7月15日《福州晚报》报道)
  给“差评”后被商家骚扰的现象自电商兴起之日就已有之。但长期以来,这种现象大多是偶发的个案,因此在很长时间内未引起社会的重视。一方面,媒体将这种现象只是当作极端的个例来报道,没有形成集中的舆论效应;另一方面,对这些分散的现象进行综合治理的难度大、成本高,也是这种现象迟迟没有解决的原因之一。
  在消费者作出评价后隐私难以得到保护、合法权益难以维护的现状下,各网络平台自觉采取整治措施进行市场自我净化便显得尤为迫切。但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差评”后被商家骚扰只是如今网络消费评价系统诸多问题中的一个侧面。因此,对于网络交易评价体系的治理,不能仅仅是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被动反应,而是应主动出击,将整治的决心下足。
  作为网络交易信用的主要依据,用户的客观评价不仅会为其他用户的消费提供依据,而且会对那些真正商品次、服务差的商家形成淘汰机制,有利于厘清鱼龙混杂的消费市场,净化市场环境。但目前的问题是,商家对于“好评”的需求催生的诸如面对差评出现的砍人、骚扰等现象,却让网络消费赖以生存的信用体系产生了扭曲和错位。
  因此,要营造一个清朗的消费市场,就必须放大格局、下决心对此类乱象重拳治理。首先,加大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其次,平台自身要加大投入力度,解决评价系统技术上的缺陷,弥补漏洞。一方面,要保证消费者客观评价的权利,保护个人信息;另一方面,要肃清网络消费者评价系统的乱象,让评价功能真正回归本源。只有两端同时发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导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整治网络平台评价乱象刻不容缓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