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心专家现场传授奢侈品鉴定技巧。
■本报记者 桑雪骐 文/摄
网络交易规模快速扩大,但假货始终是剁手族们的心头之痛。记者了解到,为了让人们剁手时更加放心、快乐,电商平台纷纷在其品控体系中引入第三方权威机构的鉴定和检验。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2016年一季度消费投诉分析显示,从受理的服务消费投诉来看,涉及网络购物的投诉最多,达4.2万件,占服务消费投诉总量的27.2%;另从全国消协组织2015年投诉统计数据分析看,电商平台被投诉的问题中商品质量不合格和假冒等现象严重;2015年“双11”期间,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12个电商平台的11类商品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半数左右的产品存在着质量问题,包括产品的成分问题(产品实际成分和标签标注严重不符),有个别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假货问题不仅对电商的声誉产生恶劣影响,同时也让剁手族们的消费安全感大幅下降。2015年3月,四川省统计局发布《2015年四川3·15消费者权益日专项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网上购物安全可靠性的认可率为78.3%,同比下降了5.6个百分点。其原因依次为“商品质量难以保障”“假冒、仿冒名牌商品多”“存在虚假宣传承诺”。综合2012-2015年调查结果看,受访者认为网上购物不安全可靠的主要原因基本一致。“在国外,淘二手货也是一种乐趣。”消费者卢女士告诉记者,在国外留学期间她经常会光顾二手市场,价格便宜,还不用担心假货问题。但是在国内,特别是在网上购买二手名牌产品,真假的辨别就是难题。消费者周女士则告诉记者,现在购买食品等涉及人身安全问题的产品,或者价值比较高的商品,她都尽量在自营电商平台或者实体店购买。但是相对来说,自营平台的品种没有开放式平台丰富。“真是挺矛盾的。”她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强平台商品质量控制,有多家电商均采用了与第三方权威机构合作的方式。比如,京东商城就建立了较完备的抽检机制,其和国内知名的检测机构开展合作,定期进行相关的抽检工作;今年3月,唯品会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签了战略合作协议,利用第三方商品检验力量对产品质量进行定期抽检。一旦发现产品质量存在瑕疵,一方面依照内部管理规则进行处理,同时会将检验报告反馈给各监管部门。
日前,阿里巴巴旗下闲鱼拍卖与中检集团奢侈品鉴定中心联合宣布,将在闲置奢侈品流通领域开展长期交流合作。闲鱼拍卖奢侈品业务负责人郭卒力介绍,双方联手打造了“4+3”闲置奢侈品交易品控体系,其中“4”是指针对商品品质的4项线上把控。双方针对二手奢侈品线上交易的各环节推出售前鉴定、售中监控、售后维权、中检专场4项举措,全面保障在售的二手奢侈品符合品质要求。同时,双方将在闲鱼拍卖奢侈品板块推出“中检专场”大型活动,所有专场内销售的奢侈品都将经由中检集团奢侈品鉴定中心鉴定为正品,并打上相应“中检认证”标识后上架拍卖,通过重点资源和流量倾斜全力扶持正品流通,让消费者免除对假货的担忧;“3”指的是针对商家诚信的3项线下把控。双方将陆续展开商家实地验证、供货商评审、奢侈品培训等深度合作项目,通过严苛的线下把关,加速淘汰劣质卖家,提升平台对卖家的整体管控能力。
郭卒力表示,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物质的充裕,人们手中开始出现大量闲置物品。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闲置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将达4000亿元,已形成一片巨大的分享经济蓝海。双方的合作必将成为深度挖掘我国闲置物品市场、规范和净化闲置物品交易环境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