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汉讯(绍红 记者吴采平)当初花几百元买到的网络关键词“休闲俱乐部”所有权,现在居然有人愿出400万元购买,这是馅饼还是陷阱?武汉消费者徐先生就因此被骗了8万元。近日,记者从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获悉,邱某等3人通过设立诈骗公司,以升值转卖为幌子,诈骗网络关键词所有人。日前,该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邱某等3人有期徒刑3年。
武汉的徐先生注册有一个网络关键词“休闲俱乐部”。2014年11月8日,徐先生接到一个电话,一家主营关键词业务的网络科技公司业务员邱某热情地说:“你挂在网上出售的‘休闲俱乐部’关键词,我们推荐给了一个买家,对方愿意出价400万元,你尽快到我们公司来面谈此事吧。”接到电话后徐先生非常激动。他当时第一个念头就是“太幸运了,当初花几百元注册的关键词,今天居然可以卖到400万元,发财了!”3天后,徐先生根据邱某的指引,找到了这家网络科技公司。
在邱某的带领下,徐先生在会议室见到了“买家”孙总。一番商谈后,三方签订了买卖合同。公司李经理对徐先生说,“买卖双方必须办理交易许可证,费用是交易金额的2%,这笔钱应由卖家出。”徐某想到马上有400万元进账,哪还在乎这区区8万元,于是毫不犹豫地支付了8万元的办证费。李经理称,交易证要到北京办,得等一段时间。哪知道,一个月时间过去了,还没有消息。徐先生再次来到该公司时,发现早已是人去楼空。徐先生这才意识到被骗了,当即报警。
2015年12月30日,武汉市江岸区警方经过缜密调查,一举端掉了这个“网络关键词”诈骗团伙。经初步调查,该团伙还用同样手法骗取了受害人邹先生1万元。两名受害人的讲述,为大家还原了这家“科技公司”的真面目。该公司证照齐全,设有行政部、营销部和业务部多个部门,共有四五十人。营销部员工称作“谈单手”,专门负责组织客户与“买家”谈单;业务部10多人专门负责打电话,把客户忽悠到公司;公司行政部高层假装买家。“买家”一般会答应客户要求,还故意向公司打30%的意向金,由谈单手将到账假信息拿给客户看。该公司这样导演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卖家出钱办理交易许可证,费用是交易金额的1%-3%不等,关键词交易的价格一般从几百万到上千万元不等。办证费到手后,业务员提成5%,谈单手提成5%,业务员底薪是2000元。从头到尾,这家公司所说的“网络关键词”转让业务根本就不存在,他们也从未联系过转卖事宜,没有促成过一个“网络关键词”成功转卖。
今年1月26日,武汉市江岸区检察院对邱某等3人提起公诉。近日,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邱某等3人有期徒刑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