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投诉性质比例图 中国消费者协会制图
■本报记者 任震宇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16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涉及产品质量的投诉占比最多,而包括网购在内的远程购物投诉量同比下降21.5%。
质量投诉数量上升
2016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58555件,解决203198件,投诉解决率78.6%,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6244万元,各级消协组织通过不同形式支持消费者起诉402件,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近52万人次。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883件,加倍赔偿金额133万元。
根据投诉性质分析,质量问题占48.4%,售后服务问题占22.7%,合同问题占11.0%,价格问题占4.5%,虚假宣传问题占3.0%,安全问题占2.1%,假冒问题占1.7%,计量问题占0.8%,人格尊严问题占0.2%,其他问题占5.6%。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和合同问题仍然是引发消费者投诉的主要原因,相关投诉占投诉总量的八成以上。
与2015年同期相比,涉及质量、售后服务、价格、虚假宣传、安全、假冒、计量等问题的投诉比重有所上升,其中涉及质量问题的投诉数量上升明显。
远程购物投诉下降
2016年上半年,商品类投诉有153467件,占投诉总量的59.4%,较2015年同期增长了5.9%;服务类投诉有93773件,占投诉总量的36.3%,较2015年同期增长了0.7%;其他类投诉有11315件,占投诉总量的4.3%。
从商品类投诉来看,与2015年同期相比,家用电子电器类、服装鞋帽类、交通工具类、日用商品类、房屋及建材类投诉量仍居前5位。
从服务类投诉来看,与2015年同期相比,生活和社会服务类、电信服务类、销售服务类、互联网服务类和邮政业服务类仍居前5位。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网购在内的远程购物投诉数量同比下降了21.5%,中消协分析原因认为,一是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网络购物的法律法规,加强了对网络购物的监管力度;二是行政机关加强了对电商消费者的保护,大量投诉在行政机关得到解决;三是中消协在2016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期间开通了电商消费维权绿色通道(直通车)平台,全国多个省(市)消协加入此平台,共同加强对电商的监督力度,促进了电商主动就消费纠纷与消费者达成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