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安全性频遭质疑、使用成本增加、夏季带来烤箱效应的全景天窗,却是当下车市宠儿。而你有多少机会躺在车里看星星——
你真的需要全景天窗吗?
作者:吴博峰
图片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吴博峰
  “与家人坐在车内沐浴月光,仰望漫天星辰,这样温馨的画面相信已成为了你心中最美好的憧憬。”在近期各大车企的新车发布会上,全景天窗成为实现了这一梦境最理想的选择。
  国内消费者在购买新车时的偏好出奇一致:注重车内空间是否宽敞、在意车型“颜值”、更关注是否具备足够的载物空间……如今,在这些常规的购车标准外,恐怕又要加上一条:有没有全景天窗。
  近年来,全景天窗车型在国内汽车市场大行其道,俨然成为年轻人购车最看重的配置之一。那么,看上去“高大上”的全景天窗真的是一种更好的选择么?
消费者为什么选择全景?
  此前,全景天窗一度被看作是豪车的专属配置,是众多车主梦寐以求的“王牌”配置。正因为如此,在人们的常规认识中,全景天窗往往是和高档跑车、敞篷车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享受那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中驰骋的感觉。
  随着汽车细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满足消费者对于车辆更高的要求,全景天窗逐渐从敞篷跑车转化到普通轿车、SUV等车辆上。
  从近期的上市新车不难发现,全新迈腾、东风标致2008、2016款奇瑞瑞虎、长安睿骋等车型,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中级车或小型车,都无一例外地配备了全景天窗,并将此作为新车的一大宣传噱头。
  对此,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产业研究部副部长孙恒政认为,全景天窗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只要是安全成熟的技术,作为车企,不断跟随消费者的需求做出改变是可以理解的。
  据记者了解,20年前,全景天窗走入人们的视野还是在第一代雷诺风景上,这款车在其后三代车型历史中营销均非常成功。
  那么,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国内消费者如此青睐全景天窗呢?“多花一点钱,就能够享受原来在豪华车上的专属配置,使车辆本身提高不止一个等级,觉得面子十足。此外,全景天窗视野开阔,通风良好。”一位车主向记者阐述了其购买全景天窗车型的真实原因。
  应该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不再只是一种交通工具,它反映的往往是车主的生活方式。有着相同想法的消费者绝对不在少数,这也直接导致全景天窗在国内汽车市场的风行,全景天窗的普及,是购买群体推波助澜的结果。“我认为全景天窗的功能是在一定条件下供车主看景观赏使用,而一般乘用车只是为了出行所需,并不需要这样的配置。”有着30年汽车领域工作经验、北京佐思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顾问佟子谦却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如果大巴车或旅游观光车使用全景天窗无可厚非,普通乘用车安装全景天窗未免有些多此一举。
  诚然,正如佟子谦所说,作为一个交通工具,汽车的主要功能绝非观景之用。在车上99%的时间,作为驾驶员的各位车主,一年在车内仰望星空的时候又能有几次?
安全性顾虑犹存
  据记者了解,全景天窗采光面积几乎都在0.5平方米以上,甚至达到0.8平方米左右。虽然面积上有绝对优势,但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开启面积也一定大于普通天窗。
  孙恒政表示,目前,各大车企主流使用的是半开启式全景天窗。这种天窗实际上由两块天窗构成,中间有隔断,前排顶部和普通天窗相似可以开启,同时在后排座顶部加入了一个不可开启式的天窗,从而让后排的透光面积增加。因为能同时满足车主对于天窗能打开以及大面积的需求,所以不少车型采用了这样的设计。
  作为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的汽车,任何细小的改变都可能给车辆带来一定的影响,更何况是一大块玻璃放在车顶。因此,人们对于车辆安全性的疑虑也始终没有消散。
  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荣辉表示,全景天窗的安全性大体是过关的,车企往往会选择在两块玻璃中间加装横梁,同时四边框也进行一定的防护。在这样的基础上,车辆在经过侧翻和翻滚的时候,依然能够保证车的整体架构不变形,不足以威胁到车内人员安全。
  虽然有着相应的防护措施,但佟子谦还是略显担忧地表示,最早的观景天窗是从面包车上发展而来,并非简单的加一块玻璃,而是要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各方面的设计考量。比如乘用车普遍是全承载式结构,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车身能否做到吸能,通过车辆上方和下方将力转化出去就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安全性的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外,全景天窗的材质同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全景天窗的材质和前风挡玻璃并不是一种材料。据我所知,前者刮擦不如前风挡玻璃,硬度方面两者并无太大区别。客观说,全景天窗做得不好会出现漏雨的情况,一定年限以后密封性会变差也是不争的事实,就连豪华品牌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荣辉向记者解释道。
  记者随意浏览各大汽车论坛发现,由于全景天窗透光率强,很多车主抱怨在白天开车,尤其是光照强烈的时候,射入车内的光线十分刺眼,常常会影响到车主驾驶视线,不得不利用太阳镜来解决问题。
使用成本增加
  虽然配备了全景天窗,会让汽车变得更时尚。但在享受全景天窗带给人们愉悦的同时,车主在无形之中的开销成本也有所增加。
  先来看看购买成本。首先,目前市面上很多车型低配版只配备普通尺寸天窗,消费者如果想要全景天窗,至少要多花万元左右去买更高配车型。
  以“神车”大众途观为例,其全景天窗2016款 300TSI手自一体风尚视野版官方售价为24.58万元;而2016款 300TSI手自一体风尚版仅卖21.18万元。相比之下,前者要比后者贵出3.4万元。虽然这两款车型除了有无全景天窗外,还有其他配置的区别,但对于消费者而言,若想体验全景天窗,唯有多掏出一笔钱。
  多数全景天窗只能打开一半,所以后排乘客那部分天窗形同虚设。记者从北汽集团官方了解到,这样设计的原因,一方面因为车顶弧度大面积的伸缩玻璃无法安置,另一方面两套动力伸缩装置外加车顶的安置设计,会增加不少成本。
  那么,全景天窗的成本究竟有多少呢?
  “全景天窗的成本在几千元左右,不同品牌之间也会有一定幅度的差别。每个新功能在投入市场的初期成本会较高,随着未来全景天窗车型的不断增多,制造成本会不断呈下降趋势。”荣辉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道。
  那再来看看使用成本。全景天窗的确拥有非常不错的敞亮感,太阳光更直接照进车内。倘若是冬天,晒晒日光浴倒也无妨,但是在炎热的夏季,这样的配置无疑反而成为了一大“短板”。
  以北京为例,从5月份一直到9月底,33度以上的天气会经常出现。然而,为了保证全景天窗具有足够的采光性,阳光的照射会直接增加车内的温度,车内更容易成为“烤箱”。为了保证车内温度的舒适,只有将空调的风速和温度不断提升,由此自然会导致油耗的提高。
  奥迪Q5车主刘斌志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因为全景天窗的缘故,夏季车内半天温度都下不来,总感觉头上像顶着小浴霸,只能将空调温度调低,因此车辆油耗水平直线上升。
  荣辉解释说,虽然做了防紫外线的处理,但毫无疑问,全景天窗的车型会增加车内温度。
  佟子谦进而表示,“车辆前风挡玻璃不贴膜是为了驾驶员观察清晰,两侧及后窗贴膜是为了防紫外线和隐私性。作为全景天窗肯定不能使用相同的做法,这会破坏原有车辆保温设计,导致内饰保温层功效大大减退。此外,越想看清楚的全景天窗玻璃往往会做得更薄,热传导性肯定会更强。”
  对于已经有着20年左右的国内汽车市场而言,原本应该已逐渐步入消费成熟阶段,遗憾的是,不少消费者对“拉风”的配置依然痴迷。
  在各行各业大力倡导节能的今天,作为耗能大户,汽车更应该注重节约能源。而全景天窗在现实生活中的额外损耗,显然与当下节能环保的时代主题不相符。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汽车·选择】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你真的需要全景天窗吗?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