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共交通出行工具的纯电动客车,其安全性更为突出——
■本报记者 吴博峰
“现在电动车实施的是准入机制,笼统计算有几千个车型,其中客车占据很大的比例,建议未来改革行业的监管体系,哪家车企要是出了问题要负责,否则客车安全无从下手。”8月2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2016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夏季论坛上表明了他的观点。
一直以来,电动汽车安全问题始终被国内汽车业界高度重视,而作为公共交通出行工具的纯电动客车,其安全性更加凸显。
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国内累计生产纯电动商用车14.79万辆,同比增长8倍。殊不知,近两年爆发式增长的纯电动乘用车仅有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的生产规模。作为纯电动增长最快的细分车型,纯电动客车的安全更不应该被忽视。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汤玉祥表示,国内电动客车研发试验能力仍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整车可靠性、电磁兼容性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
事实上,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开始增多。据本次会议发布的《电动汽车安全报告》显示,自2011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在国内逐步开展以来,共发生18起左右纯电动客车着火事故。仅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海格客车和金龙客车先后发生了两起着火事故。
安全问题是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欧阳明高指出,中国电动汽车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唯一潜在的对产业发展会带来重大影响的是安全。
早在去年8月,工信部专门发布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示范城市要对自2009年以来推广应用的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基础充电设施等配套管理措施进行调查。
在今年伊始,工信部表示暂停具有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好的优势,被公认为是现阶段最理想的电池材料的三元锂电池暂停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据悉,工信部认为其在客车上使用的安全性开发和验证还不足、考虑进一步提高新能源车产品安全技术门槛。
遗憾的是,电动客车乘员多、疏散慢、装载电池能量大,电池发生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高,至今仍然暴露出整车安全设计与验证不足,电动客车安全标准不完善等问题。
记者从《电动汽车安全报告》中发现,目前出台GB/T18384-2015标准仅适用于3.5吨以下的电动乘用车或电动商用车,整车层面针对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所提出的安全通则,包括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操作安全和故障防护、人员触电防护3部分,更侧重于针对电能和电磁能的安全规范和故障保护;反观电动客车,在碰撞安全、电气安全、涉水、浸水、消防的各项标准目前均在制定中。其中,电动客车的全生命周期(电池的回收标准)干脆连“制定中”也省去了。
不得不说,目前电动客车的安全标准还是一张“白纸”。
对此,汤玉祥认为,电动客车必须从防水、防火、防触电、乘客逃生、事故处理等方面综合考虑,从研发制造、运输存储、维修保养、报废回收等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着手,在电池安全、控制安全、高压安全、电磁兼容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全面提升安全技术水平。唯有如此,才能保障大规模安全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