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恒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市场监管局推行服务型监管,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让“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红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用执法的温情稳定了业户,以服务的力量振作了市场。金普新区市场监管局局长杨军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该省经济增速趋缓的大背景下,该区市场活力不减,今年上半年新登记经营主体8797户,同比增长15%。
由罚到帮
服务进入新常态
大连市金普新区是全国第10个、东北三省第1个国家级新区,辖区内有各类经营主体12.7万余户,地域面积和市场主体数量,均居全市首位。金普新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韩永泉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介绍说:“以往市场监管人员给人的印象是重管理轻服务,严苛有余而温情不足。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们以市场和业户为本,在执法中注入感情元素,让监管充满人性色彩,提振了经营者的信心。今年上半年,推出市场服务创新项目4个、助企服务措施27项,让市场和经营者真正享受到‘放、管、服’带来的实惠。”
大连某知名海产品公司的吴经理,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今年2月,金普新区市场监管局发现该公司的产品外包装上仍标注新《商标法》明令禁止的“中国驰名商标”字样,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至少要被处以10万元罚款,而且,该公司还有价值上百万元的“问题”包装箱和包装袋。整改通知书下达后,金普新区市场监管局并没有简单处罚了事,而是主动上门帮助企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市场监管人员建议我们用内容合规的不干胶粘贴、覆盖违规内容,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避免了损失。我们公司不仅按期完成整改,免予处罚,还避免了价格不菲的资源浪费。”
吴经理感慨地说,“过去市场监管人员工作方法单一,基本上以罚款为主,而现在的金普新区市场监管局真心替企业分忧,企业感到很温暖。”
强健根基
构筑执法软环境
今年5月26日上午,一场主题为“诚信经营与消费维权”的培训,正在大连市金普新区市场监管局会议室举行,参加培训的是辖区32家大型商超的主要领导和售后服务部门负责人。《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赶到会场时,正赶上互动环节,现场气氛很热烈。
国内一家知名电器销售商大连金州店业务负责人吕先生告诉记者,自去年开始,金普新区市场监管局举办了一系列法律培训班,都是针对商家经营服务中遇到的“疑难杂症”,通过“案例”给出良方,很实用。“我参加过5次培训,没发现会场有打瞌睡的。”吕先生说。
受邀督导此次培训的金普新区政协委员陈佩义对记者说,金普新区市场监管局非常重视借助社会力量,共同构建规范的市场法治环境。他说,就在今年1月份的金普新区“两会”上,260余名政协委员都收到了金普新区市场监管局编印的《辽宁省反走私综合治理条例》解读本、《打击传销规范直销执法手册》,可见他们为了宣法和普法真用心。
金普新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周德新对记者说,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打牢市场主体的法律防线,营造出知法守法的软环境,减少和杜绝违法违规经营,这才是执法的高境界。商事制度改革以来,该局下力气改善市场法治环境,今年上半年,该局共为辖区经营业户举办法律法规培训49次,接受培训3100多人次。
预警在前
隐患化解萌芽中
杨军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过去的市场监管,往往侧重事后处罚而忽视事前防范,导致基层执法“按下葫芦起来瓢”,这种执法方式体现的是“管”字当头,而不是服务为先,与“放、管、服”精神不合拍。他说,现在金普新区市场监管局把执法重心前置,通过预警指导,把监管转化为服务,把服务靠前再靠前。
金普新区市场监管局消保处副处长陈祥富对记者说,以前,一提到过年过节,一线的监管员神经都很紧张,因为就怕商家的促销“闯红线”。现在,每到“敏感期”,如情人节、圣诞节、“双11”等,监管部门就有针对性地启动监管预警指导机制,提前给商家打预防针,防止消费侵权事件发生。“‘敏感期’之前,市场监管人员就要根据责任区划,盯紧商家的动向,对发现的消费侵权苗头提前进行劝诫和预防,这样,就把问题化解在了萌芽中。”陈祥富说。
金普新区市场监管局市场监管员刘政斌对此深有感触,今年五一节前,辖区一家丰田4S店的促销广告方案中,有“买一赠一”宣传,而实际上,“赠一”不是真车,而是模型,涉嫌误导,刘政斌及时指导企业整改。今年五一期间,一家国际知名家居公司搞节日促销,最高奖是一台雪佛兰轿车5年的使用权,获赠权益远远大于《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5000元上限,刘政斌及时上门约谈商家,予以纠正。
大连市某大型零售企业刘经理对记者说:“金普新区市场监管局执法干部态度好、有水平,我们每次搞促销活动,都请他们来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