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车牌指标租赁、转让不靠谱
“借名买车”有风险
作者:田珍祥


    ■赵艳艳 本报记者 田珍祥
  在北京摇上一个京牌号越来越难,一些着急用车的人便通过与他人签订车牌转让或租赁协议,来解决用车问题,由此多发“借名买车”现象。向他人购买、售卖或者租赁、出租车牌的行为是否合法呢?容易引发何种纠纷?近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
租车牌后摇到车牌起诉要求返还租金
  2013年11月28日,某技术研究院工程师刘某因着急用车又始终摇不上车号,偶然的机会,他通过别人介绍找到了已经摇上号的沙某。沙某很幸运地摇上了号,但并不着急买车。
  两人经过协商,签订了机动车指标(牌照)租赁协议。协议中约定,沙某将其现有小客车购车指标租赁给刘某,租赁期为2013年12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租金为1.5万元。
  2014年12月26日的新一期摇号给了刘某惊喜,他终于摇上号了。刘某取得了小客车配置指标后,联系了沙某,因为他用的沙某的车牌,买车时也是登记在沙某名下。沙某痛快地配合刘某将车辆办理了过户手续。
  然而,当刘某索要剩余的租金时,沙某就不愿意了。多次协商未果,刘某将沙某诉至法院,要求沙某返还租赁费1万元及违约金。
  庭审过程中,经过法官调解,刘某和沙某达成协议,沙某向刘某返还1万元租金。
◆案例二
摇上车牌怕过期外借后索要遭拒
  某研究院职工吕某诉称,她与徐某是亲戚,2013年12月26日,她摇号中签获得购车指标,但当时她在外地工作,暂时不需要买车,于是徐某提出借用她的指标买车。
  吕某同意了。此后,吕某调回了北京工作,急需用车,找到徐某商量把车的指标连同车辆一起返还给她。徐某不愿意。无奈之下,吕某诉至法院,要求徐某将她名下的车辆返还给她,而吕某也同意支付相应折价。
  庭审中,徐某辩称,她和吕某是亲戚,当时是吕某家主动找她提出将车牌号给她使用,并且承诺待其摇上号之后再将车牌号还给吕某,以防止车牌过期作废。“我在没有购车能力和意愿的情况下借钱购买的这辆车,如果要求我将车辆还给吕某,吕某应赔偿我损失。”徐某在法庭上说。
  最终,经法院主持调解,吕某和徐某达成调解,约定吕某向徐某支付车辆折价款13万元,徐某连牌带车返还给吕某。
●法官说法 租赁转让指标不合法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称,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政府颁布第227号政府令,公布实施了《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以下简称 《调控规定》)。《调控规定》规定,个人需要取得本市小客车配置指标的,应到指标调控管理机构办理摇号登记,指标有效期为6个月,不得转让。按照该规定,个人取得小客车号牌的前提是取得配置指标。《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一百零三条规定,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机动车登记或者驾驶许可的,收缴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撤销机动车登记或者机动车驾驶许可;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申请机动车登记或者机动车驾驶许可。
  实践中,没有获得小客车配置指标的人不管是通过与他人私下签订小客车租赁还是买卖协议,最终都需要借用原本获得指标的人的名字买车,属于“借名买车”,违反了《调控规定》的相关规定,扰乱了国家对于居民身份证和北京市对于小客车配置指标调控管理的公共秩序。根据《合同法》第七条关于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规定,与他人签订小客车指标(牌照)租赁和买卖协议的行为属违法行为。这样的合同应属无效,无法受到法律的保护。
  法官称,在机动车指标(牌照)转让或租赁协议签订后,如果一方反悔,很可能就租赁、转让费以及协助办理车辆过户的问题上产生纠纷,另一方想要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就会遇到诸多麻烦,提示大家车牌指标租赁、转让不合法,小心竹篮打水一场空。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法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借名买车”有风险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