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纲举
今年国庆长假刚过,期间未有曾引起广泛关注的 “中国游客抢购日本马桶盖、电饭煲”的消息曝出。据日本《日经新闻》10月8日报道,日本的零售商发现,中国游客的消费从购买大件商品转向购买日常用品。日本百货公司三越伊势丹集团发现,虽然到日本旅游的外国人数量同比增长,但人均消费额有所减少。
相信很多人至今仍对去年的 “中国游客抢购日本马桶盖”新闻记忆犹新,这一新闻曾引发公众对 “中国制造”的关注与讨论。一年后的今年类似现象没有出现,是否说明中国企业实现了绝地反击?
答案是否定的,实际情况没有那么简单。
2015年中国游客到日本抢购马桶盖事件的发酵,缘自部分消费者的非理性购物和媒体炒作。众所周知,任何一项消费都有从众特性,例如食客越多的饭馆,越能吸引人们前来品尝;卖得越好的产品,越容易脱销,这就是从众心理在作祟。很多人认为,人多的饭馆口味一定好,所以会去品尝;卖得好的产品一定好用,所以会去购买,而忽略了自己是否需要这些物品。抢购日本马桶盖和电饭煲事件也是如此,游客们看到与自己同行的人都在买,便激起了购买欲望,加之导游和销售人员的宣传与引导,便形成了抢购态势。而这一事件令一些敏感的人察觉到了舆论价值,于是有关“中国制造的智能马桶盖质量不行”等文章满天飞,引发社会热议。
事实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
智能马桶盖并非高科技产品,其进入我国已有20多年时间,只是一直普及率不高。“那么多人都到国外去买,肯定是国产产品质量不行”,这是很多国人惯有的思维定势。笔者认为,国内上百家智能马桶盖和电饭煲生产企业制造的产品或许质量参差不齐,但就此说所有本土品牌产品的质量都不好,就过于绝对了。事实上,无论是进口产品还是国产产品,都存在高、中、低端分级,一味想以较低价格买到高端产品的质量,也是一种消费误区。一位家电企业负责人表示,有的消费者以2000元购买的国产空调与上万元购买的进口空调做对比,得出国产空调质量不行的结论,这其实是混淆了因果关系,应在同等价位、档次下做对比,才能得出更全面客观的结论。
去年的“抢购日本马桶盖事件”发酵后,有媒体调查后得知,很多日本品牌的智能马桶盖实际上产自中国浙江杭州,是实打实的中国制造。笔者认为,并非是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不行,而是出厂标准较低。很多在中国生产的国外品牌,均将工艺要求明确写在订单上,若产品达不到标准,则拒绝收货。反观国内,不仅没有如此严格的出厂标准,也没有有关智能马桶盖的国家标准。
当然,这一热点事件也给国内相关企业敲响了警钟。一年来,不少企业制定了产品生产标准,邀请专家对工厂进行实地考察,对产品进行优化。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说,与进口产品相比,国产卫浴、家电产品在维修、电路设计等方面更有保障,更适合中国的使用环境。所以,消费者应该给本土品牌一些成长空间,促进其产品逐渐完善。事实上,在去年的舆论喧嚣过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已经更加理性,这是今年国庆节黄金周中国游客不再抢购日本马桶盖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