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爆炸事故频发
泰瑞特手机电池报告解释安全疑惑
作者:桑雪骐


    ■本报记者 桑雪骐
  三星手机爆炸激起的舆论热议还没降温,iPhone7又被爆出了国内首炸,让人们对手机电池的安全格外关注。日前,国家级质检中心泰瑞特安全检测室在总结检测大数据的基础上,推出了手机电池安全性报告,对手机电池的整体安全性给出了评价,指出了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安全隐患,提示用户要正确合理使用,避免不必要伤害。
  据了解,2015年8月1日起,我国首部锂离子电池安全国家标准——GB31241-2014《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 安全要求》开始实施,明确规定了常见手机电池的各项安全要求,对手机电池的生产和设计起到了指导作用,也对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有了这部标准的保障,手机电池就有了安全基础,可靠性普遍提高,不再那么容易出事故。”泰瑞特安全检测室主任高宏伟介绍说,这次提取的电池安全性指标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电池芯的测试,另一部分是电池组的测试。
  高宏伟告诉记者,这些测试项目主要是模拟手机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遭遇的意外或者极端情况下,测试手机电池的安全性能。比如手机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难免会被我们不小心压在重物下面(一摞书亦或一个电器)或者放在衣服兜里直接坐上去,那手机电池受到如此重的压力是否会有危险?挤压试验是将电池芯置于两个平面之间施加13KN的挤压力,合格的产品应不起火、不爆炸。
  在受测的50款手机中,热滥用、低气压、跌落、洗涤和阻燃要求全部合格,高温外部断路项目虽然全部合格,但是电池表面的温度高低不一,有的断路温度升高很少且马上降低,有的则会达到100摄氏度以上。此外,挤压实验和过压充电试验各有一款产品不合格,有两款产品重物冲击试验不过关,也就是说,这两款产品如果被重物砸到,就容易发生危险。
  高宏伟指出,虽然这次测试产品的不合格率达到 8%,但这并不代表市场销售的手机电池整体质量状况。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有CQC(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标志的产品都是经过一系列安全试验考核的,可以放心购买。
  国家质量认证中心一部部长罗亮表示,在发达国家,商品不经过认证很难走进市场,但是在我国,购物看认证的消费习惯还在培养中。认证,不仅要保证被检产品符合相关的认证标准,更重要的是对企业和产品的证后监管。质量认证是提升产品品质的有效手段。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数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泰瑞特手机电池报告解释安全疑惑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