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霜降养生重三防
作者:张鹏


    ■本报记者 张鹏
  10月23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也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即豺狼开始捕获猎物;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由于此时气候干燥,天气多变,气温往往骤升骤降,体质较弱者很容易滋生疾病。因此,霜降时节的养生要点是“三防”。
  防秋燥 秋季燥邪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霜降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人的生理活动亦根据自然界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此时皮肤的新陈代谢水平开始下调,汗腺分泌量减少,使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下降,皮脂腺分泌量的减少,加之气候干燥,多风少雨,易发生过敏反应。所以,霜降时节护肤就显得尤为重要。饮食方面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因此,秋季养生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苹果、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
  防秋郁 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人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而入秋之后,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的情绪相应低沉消极。情志调养总的原则就是使神气收敛,思维平静,以适应秋天的肃杀、阳气收敛的特性。此时可以多听一些较为欢快的音乐,换一些暖色调的服饰来调节心情。
  霜降时节,人的情绪抑郁时要多到户外运动,中医讲究顺应自然。在导引吐纳中注重动静平衡,内外平衡。养生先养心,秋天适合早睡早起,而到了冬天就要早睡晚起。
  防贼风 秋天气候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常使人措手不及,贼风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被中医称为“贼风”。受到贼风侵袭往往会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还会引起咽炎、气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
  霜降时节防贼风,睡觉时要关好窗户。因为人睡熟时,卫气是收敛于体内的,这时如果有风吹来的话,由于体表失去了防护,再加上秋风的急劲,风邪就会长驱直入。另外要盖好被子,特别是保证腹部、头部不要受寒。再者就是注意穿衣,不要受凉,但也不能太捂。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适当冻一下对身体是有益的。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9 版:食药】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霜降养生重三防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