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网络刷单何时休(二)
程序刷单 用科技骗你于无形
作者:李燕京
图片


    林海燕制图
■本报记者 李燕京
  程序刷单也叫广告刷单,是一种新的刷单形式,就是利用弹出广告进行刷单。程序刷单不再通过人工一笔一笔地进行,而是全部通过电脑程序进行,并且是通过合法的弹出式广告进行,隐蔽性很强,让不少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刷单手。与普通的网购刷好评不同,程序刷单的欺骗对象更为明确,欺骗的链条更短,成本也更低,但是由于装上了科技的翅膀,刷单量变得更为巨大,欺骗性也更强。
记者暗访
程序刷单防不胜防
  程序刷单一般都是为APP刷下载量,记者的一位朋友最近正好做了一款APP,需要推广。为了一探究竟,记者与朋友装成有刷下载量需求的公司员工,从一些贴吧里找到了相关的帖子,并且约了专门刷单的人面谈。
  前来与我们谈合作的是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白衬衫、黑夹克、牛仔库、黑色双肩背包,典型的IT男装束。一见面他就开门见山地说:“我们现在专门给APP刷下载量,别的活儿不接。这些电话里已经说了,你们有什么特殊要求吗?”
  记者说:“没什么特殊要求,你就给我说说你们是怎么刷高APP下载量的吧。”
  小伙子打开手机一边演示一边介绍:“现在无论手机还是台式机,在你使用APP的时候都会时不时地弹出广告,尤其是玩游戏时,弹出广告的频率更高。这些弹出式广告专门有一个交易平台,拥有广告位的,有需要广告位的,都可以通过平台竞价交易。竞价都是电脑自动竞价,我们一般只在各种游戏里面竞价,只要把需求输入系统,机器就会自动完成。不过,之前我们会跟广告平台或者接入商签协议。为了效果好,广告一般不是硬广,而是发红包,比如下载APP就可以获得3元钱奖励,还可以和游戏商合作,在弹出赠送装备的时候附加条件就是要下载指定APP。”“这种广告费用怎么算,发红包会不会很贵?”记者问。“竞价广告价格便宜,因为是电脑程序运行,比人工要便宜。弹出式广告分两种:一种是正经广告,就要在好的时间段、好的媒体上发布,价格比较贵,一般1元一条;另一种是利用垃圾时间,就是半夜,晚上广告的价格相对便宜些,一般200元1000条。不过任其随便弹出等着人下载根本实现不了下载量,而且这样玩,你们就不用找我们了,直接找官方代理商就行了。但是这样的话,估计弹出1000个广告也不会有一个下载,这些我们都是调查过的。”小伙子停了停又说,“我们刷单要贵一些,办法是走游戏刷下载量,打游戏的人很多都是在晚上,而且打游戏的人都喜欢装备,只要送装备就会有人下载。而且很多人下载后拿了装备就会卸载,碰到再送装备时再下载,然后再卸载。这样一来,一个人就有好几个下载量,从而起到刷下载量的作用。利用晚上广告便宜的时段,要拿出点钱给游戏商,估计每条2元,这样刷量就有保证。还有一种更贵的办法,就是白天刷一种送现金或是代金券的广告,比如在一些旅游网站推送,下载就送多少钱的旅游费,在订餐网站上推送下载就送代金券等。你们的APP定位人群是什么,根据定位找相关的APP推送。不过这种形式价格贵,每条少说也要四五元,赠送的费用不用你承担,反正这些APP也会自己送代金券,你们搭个车就行,但是你借用人家的APP推送肯定要跟人家分成,这样就贵了。不过这样刷量合理合法,没有尔虞我诈。”
  记者的朋友提出:“刷一条4元,够贵的了。”
  小伙子老练地说:“看你干什么,量大了,在应用商城里排名就会靠前,很多人下载应用都会看排名。排名上去了,你不就有了真实用户了吗?而且,有的刷量是为了融资,量大了融资就方便了,弄来融资的钱后,这点刷量的钱算什么?再说我们跟别的刷单不一样,电商刷单很多是被骗的,我们明码标价,电脑执行,推送结果会出报告给你们,什么时间在什么媒体、发了多少,都有,还会和你们一起分析,找到最合理的刷单时间、方式。我们讲科学,不骗人!”
  记者心想,这法子看上去没有电商刷单那样步步陷阱,但仍旧是赤裸裸的欺骗。只不过有了更加“高大上”的手法,通过电脑程序运行来蒙人。而且那些为了得到装备的网络游戏消费者和接受赠送现金、代金券的消费者都被稀里糊涂地圈了进去,不知不觉地成了网络刷手。
  见到记者有些心动的样子,小伙子又兴致勃勃地说:“现在我们已经开发出刷微信阅读量的软件,马上就会投入使用。虽然这种软件市场上早就有了,但我们是自己开发的,功能很好用。只要把相关要求输入,它就会自动刷单。不过,刷单最好在晚上,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很多人睡一觉起来发现多了很多阅读量也不会奇怪,因为很多人本来就喜欢在晚上看书。一晚上想刷多少就刷多少,当然我们会把时间平均分配,不会在一个小时里刷几万个;也可以白天刷,规定机器每小时刷多少个、间隔多长时间刷一次。而且刷完了,还能自动计价,机器不骗人,说多少钱肯定是多少钱,方便吧!我们现在给自己的刷单起了一个名字,叫程序刷单,这种刷单方式以后会在很多地方取代人工。”
  听了小伙子的“豪言”,记者和朋友相视无语。
消费者
想好好消费真不容易
  在采访中记者询问了几位经常在网上购物、娱乐的消费者,尽管他们每天泡在网上的时间并不短,但是对于网络的各种高级骗术还是所知甚少。对此,有不少消费者感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想好好消费都不容易。
  北京消费者张先生,爱打游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喜欢但不疯狂”,空余时间自己在家打打,不去网吧组战队。张先生说:“你说的下载软件就给装备的事情我碰到过,我也下载过,现在下载APP是件经常性工作,今天下载了没准关机前就卸载了。所以看到能送装备,下载个APP还是很划算的,没想到这些人是为了制造虚假繁荣,我倒成了帮凶。原本觉得这种下载给奖励就跟超市买一赠一是一个道理,现在知道了,以后可不干这事了。网上各种忽悠、蒙骗的事太多,我老婆网购就被骗过。她看上一家店铺的衣服,样子很好,又便宜,评价相当不错,销量也大。结果买回来,那质量当抹布都不好使。店铺不给退,我给了个差评,还被店家骂了一顿,而且不知怎么回事,我给的差评第二天就消失了。”
  天津消费者赵女士,时尚的年轻人,网购、网约车、网约美容等等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她对记者说:“其实在网上消费需要比实体店更强的判断力,因为你看得到、摸不着。别看我都是在网上消费,但其实我就是在那几家店铺买东西,微店也就去特定的几家,关注的微信公众号也是特定的。这些大都是朋友推荐,又经过我长期使用觉得不错而保留下来的。在网上被骗小钱是很容易的,我也没少被骗。现在讲究大数据,很多骗子就利用大数据,很多反映好坏的数据都是假的,骗你没商量。”
  北京某大学的大学生小肖是个充满好奇的人,他说:“刷单在很多时候真的很难界定,也不好管,有一天我在一家商场里看到一台机器,只要你上传照片就可以免费打印,但前提是你要先关注他指定的APP,而且里面的APP很多,我打印了4张照片,发现需要关注的APP都不一样。你说这算什么?合理合法吗?这算不算是刷单?多数人都不会真正使用下载的APP,都是下载完了就卸载。这样,至少是骗了在上面发布APP的公司,根本就不会有几个人下载使用。我打照片下载APP的手机是一个专门用来玩的手机,里面没有支付应用,也没有个人信息,下载后还会马上卸载。我用于支付的手机是绝对不会下载乱七八糟的东西的。否则,一旦有盗号木马、病毒什么的,损失就大了。”
  在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消费者们已经被锻炼得很智慧了,不过这种从不断被骗中被逼出来的智慧,实在让人有些无奈。
律师观点
广告推广和刷单有区别
  程序刷单、弹出广告抬升下载量……不管消费者是否真的使用,让APP下载量攀升的办法还是有很多的。这些办法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是否合法合规?这些行为与正常的广告推广又有什么区别?
  北京国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何树利律师:我个人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像雇佣水军的、系统刷单的,当然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但是,弹出广告、商场机器什么的,我觉得不能全都定义为违法。因为这时候消费者可以选择不点开、不下载,也不排除少部分消费者下载后继续使用了该APP,只要不涉及虚假评价或者是主观恶意就不违法。至于刷单和推广下载的区别,我认为可以简单分为:商家的行为,包括雇佣水军、刷单员进行的虚假交易、虚假评价,这些应该界定为刷单行为;消费者自由选择下载、评价的,应界定为推广行为。
  天津四方君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子畏律师:不论是刷手刷单、还是程序刷单,其行为显然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中对欺诈也有相关的条款。比如利用刷单后虚假的数据向消费者众筹,或是直接融资,就涉嫌违反了 《合同法》。合同欺诈的行为表现为合同当事人一方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或订立、履行合同的行为。
  不过,弹出广告、商场推广的机器都不能算违法。因为使用者有了选择权,你可以不选择,也可以下载了不用,那是你的权利。至于说很多人下载了之后又卸载,真实使用者很少,下载量很大,APP的拥有者又拿着这个虚假的下载量去融资或是在应用商城里排名,这种行为也不好界定为违法。因为下载的数据是真实存在的,下载后卸载是常见的事,这中间没有不合法的行为。另外,真实用户的数据很难掌握,所以不好判定是否违法。
记者手记
岂能让科技成为行骗助力?
  在和从事程序刷单的小伙子聊刷单的那些事时,他还给记者说了很多关于刷单、盗号的新技术。科技竟成为一些人的行骗助力,让记者深感不安。
  这个小伙子介绍说,刷单相对算法简单,现在还有的公司开发出的软件能够从网上抓取个人信息,只是这些信息都是片段,不全。比如知道地址、名字,不知道身份证号,反正能弄到多少就弄多少,然后都放到电脑里,电脑程序会自动匹配,自动尝试匹配的信息是否正确。虽然这样的介绍,足够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但记者还是有些半信半疑:他们真的有这样的技术?不是吹牛?
  不幸的是,记者从公开的报道中得到了印证。就在今年10月12日,湖南怀化警方查获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犯罪团伙利用“撞库”的方式,将1000多万组数据在某购物平台上进行比对,并将比对成功的账户信息用于网店刷单,甚至将部分信息以每组5元到20元的价格卖给他人,非法获利数十万元。目前,该团伙的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逮捕。
  而在另一起被查处的刷单案件中,被抓获的人几乎都是大学生。他们学习、掌握了新的科技知识,但是没有用在正经地方,而是将技术变成了违法的得力工具。这些把智慧用错地方的人,最终用 “智慧”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刷单造就了虚假的数据,让很多消费者采信虚假的数据来指导消费,又造成了损失。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干刷单的几乎都是年轻人,他们熟悉网络,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当他们谈到自己能够编写刷单程序的时候还很有些自豪感。年轻人想创业、想挣钱都是好事,但是方向一定要正确,否则创造力越大,杀伤力也就越大。就像核能,用在发电上可以帮助人类解决令人头痛的能源问题;但是如果用在战争上,结果就是生灵涂炭。
  科技进步是人类不断努力的结果,所有人都希望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让生活更美好。但是如果把技术进步的成果用在了错误的地方,后果不仅仅是令人遗憾,很而且可能是毁灭性的。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网购】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程序刷单 用科技骗你于无形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