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中国家装行业优秀品牌企业发展状况报告》发布——
正规家装公司数量仅占15%
作者:岳纲举


    ■本报记者 岳纲举
  由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家装专委会与新浪家居联合主办的2016年中国家装行业年会近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年会上发布了《中国家装行业优秀品牌企业发展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显示,在家装行业,正规家装公司数量只占市场的15%。
“正规军”不敌“游击队”
  《报告》中一组关于家装市场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新房交付量约为1400万套,目前城市中存量住宅的数量为35411万套至37781万套,这个数据十分惊人。然而,作为房地产的下游行业,家装业中的“正规军”仅有十几万家,只占市场总量的15%,剩余的85%被不正规企业和“马路游击队”瓜分。
  零散的“装修游击队”为何数量如此庞大?究其原因,在于正规家装企业的施工能力不足。
  一直以来,家装施工人员的技术主要依靠师傅传授,例如水电工种,师傅传授徒弟的比例大大超过在职业院校学习的比例,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在行业内几乎是空白。目前,我国家装市场的潜力约在1.5万亿元,而最大家装企业的规模只有60亿元人民币,规模达1000亿元的家装公司仍未出现,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人才。《报告》认为,在所有行业中,家装行业同行挖墙脚的情况最为严重。随着管理体系、教育培养体系的逐步完善,这一问题有望得到缓解,但人才数量和施工质量仍是现阶段家装行业发展的瓶颈。
管理短板制约发展
  据了解,《报告》数据是由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家装专委会对45家优秀企业进行走访而得出的。其中显示,家装企业分支机构(门店)的数量均值为45.86家,最低为12家,最高为460家。如此庞大的队伍,需要企业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而这正是家装行业发展的最明显短板。
  据记者了解,我国的家装行业相对年轻,最早的家装公司成立于1991年,至今仅有25年历史。第一代企业家大部分还在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所引发的问题是难以平衡成本、流程、设计师、施工等诸多方面的利益。多年来,我国家装企业成本的基本构成没有发生改变,其毛利率也一直在40%左右,未获得提升。
  在人员管理方面,《报告》显示,此次走访的45家优秀企业的设计师队伍中,拥有大专学历的设计师占44%,研究生学历的仅占7%,施工人员来自农村的比例高达97.6%,其中大部分为亲友同乡推荐。这意味着,大多数设计、施工人员的经验来自师傅传授,而不是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
  目前在家装行业,市场竞争已转化为企业施工能力比拼,而施工能力的体现在于人员的素质。对于家装企业来说,只有补上管理的短板,才能存蓄更多力量与空间。
成本结构亟待改革
  在家装企业的利润蛋糕中,管理成本的比例约为40%,而随着聘用施工人员成本的飞涨,企业只能将利润点锁定在材料上,但施工品质竞争的加剧,又对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对成本结构的改革成为企业控制成本的重要步骤。具体来说,企业可调整业务环节的各项成本,包括租金及营销活动等。
  营销活动是成本的流量大户,《报告》显示,目前家装企业的广告投放额占其总成本的6.7%,最高的占19%。这意味着,企业要拿出最高19%的营业收入来做广告。即使是在网络上邀约客户,目前一线城市平均的获客成本也达到了1000元/人的水平,而客单的平均值(200平方米以下)只有约17.6万元。在如此单薄的利润下,频繁搞营销活动的结果就是“逼得大家口袋里没钱”。所以,家装企业亟须改变成本结构,做到合理分配,避免成本浪费。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1 版:家居】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正规家装公司数量仅占15%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