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桑雪骐
女人的衣柜里总是缺一件衣服,可是衣柜已经满得塞不进最后一件衣服了怎么办?小家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也有不少产品买回来新鲜劲儿过去之后,就“躺”在柜子里积灰,怎么办?
“卖了换钱,再买新的呀!”新新人类们一定会这样说。
闲置物品换钱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为此,相关专家呼吁二手物品交易亟待规范。
体 验
闲置物品能换钱
记者知道闲置的东西能换钱,是从自己“手残”烤化了一个微波炉蒸笼开始的。记者在淘宝上以“微波炉蒸笼”为关键字搜索,同样的品牌、同样的款式,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最终吸引记者的是一个仅售30元的蒸笼,产品图片未经修饰,盒子看起来很破旧。页面上注明“全新微波炉蒸笼,买微波炉的赠品,在我家放好久了。”
记者点开后,却显示卖家已将宝贝转移至闲鱼APP。同时显示,这个卖家还有48件闲置物品,包括立体软陶公主手表、九成新的26字母表积木拼图等。原来,家里的闲置物品还可以这样处理。记者好奇地下载了闲鱼APP,并使用淘宝账号登录。进去后立即发现了一个新天地,各种各样的闲置物品在里面出售:公司发的奖品、因为要搬家不便带走的家具等应有尽有。
记者下单购买了微波炉蒸笼,购买程序与在淘宝购物一样,也使用支付宝进行支付,这让记者多少感觉放心。第三天,记者收到了包装严实,但并不专业的蒸笼,果然如卖家所说,虽然外包装已经有些破烂,但是里面的蒸笼的确是全新的。
记者决定也体验一下当卖家的感觉,并立即开始在家里搜寻可以换钱的东西。最先被选中的是摆在电视机旁边的体感游戏机。这是4年前记者以1700余元的价格在淘宝上购买的,几次尝鲜后就一直闲置在那里,至今跳舞毯都还没有打开过。记者在手机上的“已买到的宝贝”中,发现上面多了一个“卖了换钱”的按键,点击后该宝贝就被转到了闲鱼。标上转卖价格和数量,就可以在闲鱼上挂牌出售了。同时,卖家还可以对自己的宝贝情况进行说明,并上传其他图片。
记者把游戏机所有的零配件码好,拍照并上传。同时,注明了购买经过和产品情况。多少钱卖了好呢?记者犹豫再三,最终定了一个800元包邮的价格。
第一个产品发布成功,自此,记者每天都会打开闲鱼,看看有没有人留言或者购买。为了增加它的曝光机会,还要每天“擦亮”。虽然每天刷屏,但是很久都无人问津,记者心里暗暗着急。半个月后,终于有人留言询问机器的情况,并给出了一个更低的价格。记者满心激动地同意了,结果对方却表示,在等待记者回复期间已经购买了其他卖家的产品,记者只得继续“擦亮”宝贝。又过了几天,记者一早刷屏,竟然发现有人原价拍下了,只不过在留言中要求包邮。这可是记者出售的第一件闲置物品。记者认真地把每一个零配件包好,用顺丰递了出去。
随后又开始每天查看物流,终于买家签收了,但是并没有付款,而是留言质疑游戏机的新旧。记者信誓旦旦地表示的确是没用过几次,并询问什么情况。买家发给记者两张图片,原来是电池由于长时间不用已经漏液。还好买家并没有要求退货,还提醒记者以后有长时间不用的电器,一定要记得把电池取出来。记者主动提出退回50元作为补偿,买家很快同意了。不仅确认收货,还给了记者一个好评。
调 查
网上交易成时尚
记者调查后发现,将家里的闲置物品出售,或者通过购买闲置物品降低购买成本正成为新新人类的生活方式。“全新!全新!全新!实体店98元买的,后来逛街又看上了另外一双,败家,楼主大亏特亏50元包邮出了,真的很碍柜子!”在宝宝树的二手闲置交易互换栏目,楼主“涵涵”在晒出了一双棕色半高筒靴子的同时,痛心疾首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而写了一连串的“清”字的楼主“舟舟麻麻”则连发三个帖子,晒出十余件衣服。记者看到这些衣服价格都很低,每件不超过50元,有些甚至低至一二十元。“舟舟麻麻”说,此举纯粹是为了给宝宝的东西腾衣柜。
80后消费者张女士告诉记者,随着孩子的成长,很多物品都失去了使用价值,但是大多还很新,而自己并没有生二孩的打算,扔掉可惜,在网上低价出售,不仅降低自己的产品使用成本,还可以找到需要的人。“这个机器人,正常的销售价是2999元,一半的价格买下来,真是合算。”消费者王先生则表示,自从孩子在展览会上看见过会跳舞的机器人后,就一直闹着要买。因为价格偏高,王先生一直没有答应。结果无意中在二手交易网页上看到一个销售页面,卖家注明该机器人为赠送产品,保证全新,自己用不着,所以仅售1500元,王先生立即拍下。通过和卖家沟通,卖家还主动又降了100元,说希望孩子能喜欢。
其实,闲置物品交易在一些分类网站如58同城、赶集网和一些本地论坛及社交网站上早就悄然流行。近两年,闲置物品买卖日渐风行,也受到了企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二手产品交易平台正在悄然搭建,比如闲鱼、空空狐、小交易等等。
今年4月,阿里闲鱼平台的实名用户已超过1亿,58的转转平台在上线半年之后用户总量实现环比增长300%,平台全部成交单量突破1500万。与此同时,还有至少二三十家初创公司加入闲置领域,而主打“免费拿”和“免费送”概念的拿趣用户也接近300万。
此外,如今微信的朋友圈也成为了发布闲置物品信息的场所。
江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王育红认为,“互联网+”的模式为个人交易提供了足够的便利性,新技术、新业态的繁荣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同时,“快时尚”“快科技”也在催生着“闲置出售”的交易。比如对于果粉而言,每一次出了新产品就一定要追,而旧机器转卖还能套现。王育红分析指出,商业的步伐越走越快,“废物”的充分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自己的废物可能是他人的宝物,人们需要一个平台来展示和出售个人闲置,最终实现“变废为钱”的过程。
提 醒
交易纠纷须提防
在以往的分类网站及本地论坛、社交网站上的闲置物品交易,往往是采用志愿者管理的形式,监管力度偏低,在线支付也往往是通过网银或者第三方支付软件直接转账,不仅容易发生纠纷,安全性也偏低。
昆虫爱好者小刘向本报记者反映,他在某贴吧上向一位卖家购买了一只昆虫,对方称包活。于是他通过支付宝支付了昆虫的费用和运费,但是他却收到了一只死虫。小刘与对方多次交涉,对方都拒不退款。向管理员投诉,也最终因为缺少开箱视频而无果。该贴吧管理员表示,即使是有开箱视频,如果对方仍然不退款,管理员也只能采取封号拉黑等措施处理。
记者调查发现,在闲鱼等平台类网站,虽然有相应的交易规范,并且使用受到管控的第三方支付,但仍然不时有消费纠纷发生。消费者吴小姐表示,前不久她在闲鱼上购买了一件二手连衣裙,闲鱼上的信息显示,这是一件从淘宝上转卖过来的产品,但是收到货后,却发现衣服有修改过的痕迹。按照闲鱼上的交易规范,卖家应当对宝贝详情、瑕疵异常以及宝贝的维修记录进行详细真实的描述。经过投诉后,闲鱼判定卖家退货退款,但是卖家从此便失踪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对二手商品、瑕疵商品交易虽然有所涉及,但只作了比较宽泛的规定,即“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接受该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且存在该瑕疵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除外”,也即经营者对该存在瑕疵的商品或服务在正常使用或接受时,不具备应有的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等问题,可以免责。但有业内专家指出,《消法》是针对商家与个人的交易行为,并且必须要有购物凭证,而线上的二手交易,大多数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易,并非法律意义上的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所以,对于从事线上二手闲置物品买卖的消费者来说,《消法》对其的保护力度并不大。
对此,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在进行闲置物品交易时,应尽量选择同城当面交易,在购买商品之前一定要确认好商品的性能和新旧程度,最好索要原始购物发票。目前,正规的网络二手交易平台已引入了信用评价体系,也有第三方平台作为担保,交易前应多确认一些必要信息,并且尽量规避正常交易流程外的转账行为。
新骗术要当心
记者发现,一些新的骗术,也盯上了闲置物品交易领域。
南京消费者陈小姐告诉记者,前不久,她把自己用不上的一张洗车卡挂到了闲鱼上,低价处理。随后就有买家前来咨询,说由于公司可报销,所以按3000元原价购买,不还价。但是由于可报销近2万元,所以要陈小姐帮忙,对方付给她19200元后,陈小姐返回16200元的差价。在对方的再三要求下,陈小姐把价格修改为19200元,却由此陷入连环骗局,并被骗走6万元。
消费者周先生则表示,自己在网上买了一套二手游戏手办,在跟卖家联系后,爽快地拍下了宝贝,结果对方告诉周先生付款不成功,之后还冒出另一个人,对周先生说要交保证金,不明就里的周先生就用支付宝转了账,不久之后却发现自己被对方拉黑了。
据悉,最近这种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以“多付款,再退款”名义,对卖家进行的诈骗越来越猖獗。警方提示,在进行网络交易的时候,对收到任何资金被冻结等内容的短信或邮件,一定要自己拨打官方电话进行核实。此外,网络交易时,不要轻易跳出原有的交易平台,如果对方要求线下或转移至其他平台交易,一定要警惕,很可能是个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