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燕制图
自从今年3月阿尔法狗战胜了李世石,人工智能就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热词。企业纷纷用人工智能来描述自己的产品可能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改变,仿佛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慧生活已经触手可及。但是,站在这个充满了“智慧”的岁末,一些勇于尝鲜的人们却发现,人工智能的现实其实仍然很骨感。
■本报记者 桑雪骐
人工智能向生活渗透
阿尔法狗大战李世石期间(3月9日到15日),记者每天匆匆穿行在第十五届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的七大场馆之间,感受并感叹着智能黑科技带来的新奇体验。在这一届展会上,智能家居首次单独成馆,展示智能硬件、智能平台、智能家居系统及智能综合应用等,全方位展示智能家居生态圈。同时,各大企业也纷纷推出了智能家居的落地产品,如海尔的U+智慧生活2.0;LG带来了SmartThinQ智能家居系统;三星全线电视都集成了SmartThings智能家居平台,同时部分产品还可以作为智能家居控制中枢使用。
在展会的各大论坛上,人工智能成为热点话题,阿尔法狗与李世石大战的胜负也成为展会关注的焦点。国家“863”类人智能项目首席科学家、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曾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发展远超人们的预估,正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未来5到10年内将成为与网络一样的必需品,“使用人工智能会像水和电一样方便”。
生活的改变的确是正在发生。比如早几年就开始的语音识别,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路痴型司机,导航是记者经常用到的。记者发现导航软件的语音功能越来越“能干”了,每次边开车,边说出目的地,几乎都能准确地显示在屏幕上,并最终给记者指明前进的方向。
记者也曾收到过朋友一长串的文字微信,可是记者知道他明明是在开车途中,于是赶紧提醒他安全驾驶。可他告诉记者,他使用了语音转文字的功能,看看那不短的一段文字,居然没有错别字,完全可以和记者手写文字的正确率PK。他还向记者介绍说,微信里不仅有语音转文字功能,还可以文字转语音,以适应使用者的不同需要。
前不久,综合了包括人脸识别、消费品视频标签等多项人工智能的A-mazonGo的宣传片再次燃起了剁手族们的线下购物欲望。想一想,到商店里拿了东西就走的感觉就要爽歪歪了。据说这项技术,春节前就要上线。
当然,还有在旧金山和西雅图可以叫到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在边远地区为京东用户送货的无人机……
不过,目前初级的人工智能应用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烦恼。新浪家居总编辑戴蓓向记者抱怨,一个月前,他们在一个号称安装了价值80万元的进口智能系统的场所现场直播,结果出现了很尴尬的事情:一个可以语音控制的产品,现场重复了5次命令,仍然没有反应。
另一位开通了人脸识别支付功能的消费者则愤愤地表示,有一次,由于他发生支付行为的地方光线很强,造成眼镜反光,即使他按照要求摇头晃脑,也仍然无法通过验证,怎么也支付不成。
日前,由于一个订单的处理与卖家发生分歧,记者在淘宝上向人工智能客服阿里小蜜发出投诉。在交流的前半段,阿里小蜜能够按照常规询问记者订单号,并提供一些常规问题的备选答案,但是,当记者对整个事件进行描述时,阿里小蜜就表示,自己不能完全了解记者的意思,正在努力学习中。最终,记者还是放弃了和阿里小蜜的交流,转为人工客服。
还处在“智能+”阶段
在近日于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智慧家庭大会上,围绕“人工智能”这个话题,来自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行业的顶尖专家和大咖分享了行业前瞻理念和知识,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并如何带领我们走进下一个新世界的。专家指出,目前,人工智能还处在“智能+”阶段,与人们普遍认为的智慧生活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目前行业发展还面临很大的瓶颈。”海尔家电产业集团首席技术官、副总裁赵峰指出,目前,产品品牌之间还难以实现互联互通,这造成用户在体验产品时,只能单个体验智能硬件,场景和服务都是碎片化的,很少能够体验智慧家庭带来的一体化的服务和生态,从而无法达到用户对于智慧家庭、智慧生活的期望。他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在智慧家庭当中缺少一个类似于在计算机行业当中大家一直在用的操作系统,或者是一个入口级的重量级的平台。
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最为贴近的时候,大概要数各类广告的推送,但是往往有人抱怨“我一个工薪阶层,给我推豪车的广告,是打算送给我吗?”或者说“我连婚都没结呢,怎么就开始让我看母婴用品了?”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翔认为,这就是人工智能学习能力还不够强,造成广告推送不够精准。“企业动力来自于品牌,品牌的动力来自于消费者,能不能在大数据积累过程当中,打通数据孤岛,实现数据规范和数据标准的一致,使企业在数据共享当中把每个具体的人越看越准,我们期待这样,但我认为目前还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还需要一点时间。”“目前市场上有一种误区,只要稍稍和‘自动化’‘智能化’沾上点边,就都冠以‘人工智能’,事实上人工智能产品需要具备‘大脑’的功能,基于数据、训练等之后能够给出人们建议和意见的。”IBM中国研究院认知交互技术总监秦勇表示,智慧家庭的产品要走到这一步需要各方面不断地努力,包括在认知计算领域走在前面的IBM都声称,认知计算会是IBM下一个百年的重点。
智慧家庭的最好入口
在第二届中国智慧家庭大会上,中怡康、智享乐居、新浪家居、苏宁云商联合发布了2016中国智慧家庭大会《智慧家庭白皮书》。中怡康白电事业部总经理魏军认为,智慧家庭的发展将分为三个部分:智能家居、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
魏军解释说,目前很多企业在智能家居的起步时期都是先进行联网,在这一阶段,消费者对于人工智能的感觉并不明显;在人工智能阶段,则要对基础硬件赋予智慧,让它能够跟人互动,从而了解人、懂得人;人工智能的集大成者则是服务机器人,它应该是整个人类社会所有智慧手段的集合表现。而在智能家居发展时期,目前来看,其最佳落地途径就是智能家电,因为其具有刚需、高互动、高频次的特点。
目前,家电行业正在围绕以人为核心的命题,高速展开基本智能化集成,包括人的安全、人对空气的需求、人对实物的需求、人对洁净衣服的需求、人对清洁的需求等。
中怡康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智能家电的渗透率正在快速攀升,如彩电从2015年2700多个型号,增长到目前的3800多个型号;空调从2015年的440多个型号增长到880多个型号,洗衣机也从100多个型号增长到300多个,所有大小家电智能化产品的增长速度都达到了100%-300%。
不过,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肖杜宇处长表示,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智能家电产品信息协议和控制协议的兼容与统一问题。目前生产企业各自按照本企业的规范生产智能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互不兼容,无法实现家电之间的联动,难以形成整体的解决方案;技术研发投入高,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智能产品通常要接入互联网,除本身传统功能的开发外,还涉及到互联网接入的硬件、服务后台的开发,以及智能终端的应用开发,开发成本高,企业短期内无法得到回报。
智能家电的安全性也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而智能化对与产品售后服务体系的高要求也是对产业发展的一个考验。与传统家电相比,智能家电的产品构造复杂、技术含量高,必须由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来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