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瞄准热点问题 加强风险防范


    (上接1版)
关爱留守儿童
  中国消费者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做了哪些工作?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容易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家庭亲情的缺失、监护人大多数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监照管不到位、行为习惯养成存在一些问题。
  去年2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为切入点的第一份系统性地明确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的国务院文件。《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使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全面建立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同时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即使父母外出务工,也不能逃避这种法律责任。要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
  自《意见》颁布后,成立了由民政部牵头、27个部门参加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同时启动了“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全国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均陆续出台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中国消费者报:一项调查发现,农村学生饮食行为不合理的现象比较普遍,每天吃零食喝碳酸饮料的 “不营养”的现象比比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自2011年国家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农村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营养改善计划覆盖面广、涉及环节多,而且是从最贫困地区起步,基础条件比较差,管理能力比较弱,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一些地方工作机构不健全,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待遇低、流动率高,不注重营养搭配,供餐品种单一,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厌食现象。另外,许多家庭及学校、学生缺乏科学的营养膳食知识和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不合理,膳食营养供给不平衡,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中国消费者报:教育部如何加大督导力度,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确保食品安全是营养改善计划的“红线”。为此,我部联合相关部委,督促各地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确保所有学校食堂持证经营,进一步提高食堂供餐的比例,改进供餐条件、丰富供餐内容、改善供餐环境、提高供餐能力。我部要求,要将政府采购、集中招标落实到每一笔大宗原材料采购,严把“入口关”,坚决阻止不合格企业参与。同时,完善相关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让任何单位、任何人不能从孩子嘴里“揩油”,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肃的问责来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我们都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我部会同相关部委制定了专门办法,要求各地及时公开公示营养改善计划的有关政策措施、推进情况。教育部门户网站设立了营养改善计划专题网页,解答有关政策、介绍工作动态、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并展示各地实施情况。会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开展“阳光校餐”项目试点,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实时监测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调查】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瞄准热点问题 加强风险防范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