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扫码
作者:李燕京 桑雪骐
图片


    解读
  自从微信有了扫二维码加好友的规定动作,二维码便以闪速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看电视,屏幕下方会出现二维码,扫过之后,不仅可以深入了解节目相关信息,还可以和节目组互动;参观艺术展,艺术品旁,色调协调的小小二维码并不显得突兀,但是扫过之后,人们不仅可以对作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还能看到艺术品的售卖价格。2016年推出的中国能效标识2.0版,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增加了二维码区域,消费者及执法部门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能效标识信息平台,获取用能产品的能效信息、能效备案号、产品能效质量抽查情况,核实家电产品质量。同时,平台上集成了选、用、修、换等家电全生命周期的优质资源,使消费者能够更便捷地选购、保养、维修和更新家电产品。今年春节,扫码团拜又成为贺新春的新花样。
  扫码付款更是剁手族们必不可少的规定动作。不带钱包去逛街,成为零售业的新气象。据记者向零售业人士了解,扫码购物这种方式在二维码更发达的日本也在逐渐形成气候。在当地,传统的线下商超受到了亚马逊等电商企业的冲击,线下超市逐渐沦为一种购物体验店,而他们的应对做法是主动拥抱互联网,将线下和线上的流量整合打通。
  以日本综合零售企业永旺为例,在超市里,对于大米、整箱饮料等分量较重的商品,消费者可以用手机扫描商品的条形码或二维码,支付100-400日元(约合5-20元人民币)的配送费后,可由永旺的网上超市在当天送货上门;对于线下超市无法配全的商品,店员会鼓励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商品条码,登录网上超市购买。通过这种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可给消费者提供10倍于实体店的商品种类。为支持店内扫码,永旺完善了线下超市内的WiFi环境。
  不仅如此,扫码还成为了开启共享经济的金钥匙。想要骑上一辆停放在路边的共享单车,只需要打开APP的扫码功能,扫一下,几秒钟就会变身“有车一族”。
  随着物联网的应用,扫码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当我们把带包装的食品放入冰箱时,我们可以通过冰箱上的一个摄像头扫描食品的条形码,以录入商品信息,而后冰箱上的显示屏会提供诸如食品新鲜程度监控、保质期提醒、相关营养搭配的推荐等服务信息,甚至还可以让冰箱连网,直接在冰箱屏幕上网购补货。
提示
二维码可别随便扫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的会场,一个易拉宝上印制着一个大大的二维码,有不少人都去扫了那个二维码。结果在会议中,安全专家却解释说,那实际上是一个带毒的二维码,可以窃取扫描者的手机信息,并将部分信息模糊后在大屏幕上播放出来。专家提醒说,二维码无处不在,但是二维码是不能随便扫的。
  比如一些广告海报下会有个二维码,但用手机扫描后却发现是微信公众号。据安全专家介绍,这些广告的二维码是被一些小型公司给“劫持”了,海报等公共场所的宣传二维码被恶意覆盖,普通手机用户很难识别,扫描后就成为这些小公司的“粉丝”。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不法分子将一个带有木马下载链接的二维码覆盖在海报广告上,那么扫码的手机用户将面临难以预估的后果,尤其是一旦手机中包含支付类APP,不法分子就可以通过手机木马截获中招手机用户的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进而盗刷支付宝或银行卡。
  在地铁上,还经常会碰到自称创业的人,举着一张印有二维码的纸,要求人们扫码。这些人也并非创业者,而是在给某个商家拉客户。
  最近,扫码开车的共享单车也被骗子盯上,在其二维码上粘贴恶意二维码,以窃取使用者的钱财等。
  提醒:手机用户不要轻易扫描二维码,一定要在正规店面、官方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扫描,或通过官方网站下载APP、关注公众号,避免扫描到被“劫持”的二维码。
  针对带毒二维码伪装方式越来越多的现象,专家建议手机用户在扫描二维码之前,可以通过安全软件检测二维码的安全,识别并拦截钓鱼网站及手机木马,经常对手机进行安全检测以保证手机和个人资金安全。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3·15消费宝典】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VR
·扫码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