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珍祥 尹训银
教育改革的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今年两会,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教育改革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如何看待辅导班挤占了课外时间?治理中小学校园暴力伤害事件又有哪些措施?《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请他们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王鸣
力惩校园暴力
2016年,部分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频发。李克强总理对此作出重要批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针对这种现象,全国人大代表王鸣表示,教育部门要尽快落实具体措施,完善立法监管、学校教育和社会联动机制,制止校园暴力事件再度发生。
王鸣建议,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增加对校园暴力的惩戒措施。“在现实生活中,多数校园暴力事件都是通过私下和解处理的。根据《刑法》,只要欺凌者未满14周岁都不用承担刑事责任。14至16周岁,只对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等罪负刑事责任。这也意味着,大量暴力事件虽然涉及侮辱等恶劣行为,如果够不上轻伤,面临的只是治安处罚。同时,校园暴力的低龄化特征,使得《刑法》规定对施暴者不具强有力威慑。因此,很多对校园欺凌的惩戒大多停留在道德和品行层面,这一尴尬的现状,变相造成了近年来青少年暴力泛滥的局面。”王鸣建议,教育部会同立法部门,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对打击破坏校园安全的行为明确具体条款,或专项研究是否适当提前刑事责任年龄。
其次,建设全国校园安全系统工程,加强干预机制建立应急体系。王鸣建议,教育部应该牵头制定具体方案,建设全国校园安全系统工程,包括完善各地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信息的报告制度、提高校园安保设施的硬件建设强化视频监控、为重点地区的重点防范学校增配安全员保护学生安全、敦促各地主管部门编写安全手册加强反暴力反欺凌教育等。有条件的地方,建议开设便捷统一的校园暴力欺凌求助举报热线。
三是鼓励社会协作,共同打造安全、健康、文明的青少年成长环境。各地政府应落实措施,配合制止校园暴力思想的蔓延。加大社会教育宣传力量,尤其是渗透进家庭教育引导、影视剧网络作品的制作传播中,营造反暴力反欺凌的社会舆论氛围,倡导全社会关爱未成年人成长,使之成为社会风尚。
●全国政协委员陈众议
限制中小学辅导班
全国政协委员陈众议在本届两会上提交了关于限制中小学生的各种培训班、辅导班的建议。
陈众议指出,目前辅导班挤占了学生课外时间,中小学生白加黑、五加二是常事,鲜有中小学生不在校外补习的,很多孩子在晚上10点前睡不了觉,久而久之,孩子们变成了刷题机器,精神上则成了长不大的巨婴。
随着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化,课内减负卓有成效。但课外培训机构越来越多,打着“赢在起跑线”“推优集训”“对口培训”等各色名目的培训班吸引中小学生,这一现象还有进一步向低龄化,向幼儿蔓延的趋势。陈众议说,所谓“推优”是指培训机构掌握某名校的招生指标或推荐名额,而“对口”提供小升初、初升高“一条龙对接服务”。这一现象不仅导致减负变成增负,而且导致“校内放羊”“校外厮杀”的现象。
陈众议还对记者分析了辅导班给中小学生以及家庭带来的影响。“只要你稍加留意,每晚九十点钟,都会有大批孩子及家长背着沉重书包,涌出培训班、提高班、培优班、冲刺班课堂。”他认为,这严重挤占了中小学生的课外时间。“无论校内成绩如何,学生们都要在外面参加辅导班、培训班。于是孩子穷于应付,有的甚至以请假为名,脱离学校参加补习大军。”
与此同时,学生家长也承受着经济、精神、体力的多重压力。他们咬紧牙关,秉持“不进则退”“赢在起跑线”的理念,听信各种推优、对口培训班的忽悠,拽着孩子废寝忘食地补习,有的甚至不惜辞职奉陪。陈众议建议,一是要着力限制针对中小学生的各类培训机构;二是尽快出台初中百分百就近入学政策;三是中高考应以中小学课本为导向,取消或减少与课内学习无关的各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