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工商接地气、转作风,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图:江苏省工商局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座谈会会场。
■朱静怡 本报记者 薛庆元 文/摄
“工商就是我们企业的‘娘家人’,我们在这里注册,就像是在这里出生,从生到死,都离不开工商的帮助扶持。”3月3日,南京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南京全锦教育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丹在江苏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座谈会上动情的一席话,让在场的企业代表纷纷点头。
江苏省工商局此次召开的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座谈会,是该局转变作风、问诊于企、问计于民的重要举措之一。会议邀请自愿报名的20家国家级、省级、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参加,由江苏省工商局局长王元慧亲自主持,省工商局合同处、商标处等部门负责人和南京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参会。会上,江苏省、南京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充分听取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需求,并当场解决了部分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难题,零距离交流不仅促进了工商部门监管和服务升级,也为企业提供了沟通交流、解决实际困难的平台。
诚信让企业走得更远
“经营业绩连续十几年位居全国燃料行业前列,多次获得各项荣誉,与公司历来重视信用管理是分不开的。”江苏省燃料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童希平在会上表示,作为一家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该公司始终坚持“信用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从2003年起就成立了企业信用(合同)管理办公室,并配备了律师等具备资质的专业人员,对经营流程中涉及到的客户、合同、货权、商账、存货等环节进行管理,建立经营风险动态管理制度,通过客户信用等级等指标规避风险。
实际上,像江苏省燃料总公司这样的企业并非孤例。在交流中,南京万年青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薛由惠在坚守诚信方面的经营理念,与童希平不谋而合:“多亏了坚持‘守合同重信用’的原则,我们企业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据悉,从1982年江苏省内某些县(区)试点守合同重信用工作开始,35年来,全江苏已经形成了从国家到省、市、县四级共4万多家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群体,其中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654家,占全国比重10.86%,近六年来连续三届位列全国第一;另外,江苏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达2292家,市级16698家,县级41917家。据江苏省工商局合同处处长邵德冲介绍,获得守合同重信用称号的企业,一方面有利于自身经营和品牌建设;另一方面,不仅能在工程类的招投标中有所加分,还可以享受金融机构针对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推出的优惠信贷政策,在部分银行办理动产抵押时,也可提高抵押折算率。
倾听企业“心里的声音”
“我们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听听企业的意见,了解企业在经营中的难处,协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会上,针对不少与会代表反映企业在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办理注册等事宜时,常常遇到双重标准,导致最终商标注册不下来、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情况,王元慧当场表示,对企业提出的极少数基层部门由于政策把握不准出现的工作失误,会后要进一步了解核实,并逐一解决反馈。江苏省工商局商标处处长陈柯也当场解答了企业的相关问题。“实际上刚刚提到的一些问题,大多还是为了审查谨慎,才会在办理注册登记时提出一些平时看来‘匪夷所思’的要求。比如,为了避免虚假代办的情况,在企业法人因为特殊原因不能现场办理注册登记而委托他人代办时,我们工商部门就会要求经办人手持身份证,在白纸上签名并拍照,这也是加强市场监管的一种方式。”江苏省工商局企业登记指导处薛荣刚处长说,“今后企业在办理登记注册时遇到难点和困惑,可以拨打我的手机与我直接联系,我一定有问必答。”
会上,除了关于注册、商标等方面的困惑,与会企业还提到了当前企业经营面临税费重等其他政府部门管辖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王元慧表示会在适当的时机向相关单位反馈,也让他们能听到企业的“心声”。
让失信企业无处遁形
“这次的问诊于企、问计于民活动也暴露了我们工商工作中的一些短板。”王元慧表示,针对会议中企业代表们提出的缺乏信用管理的专业人才、专业知识不足的情况,下一步,江苏省工商局将根据各企业自身情况,开展相关座谈会等,提升企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协助企业更好地开展守合同重信用工作,推动商标品牌纵深发展。
“守信企业能够更稳更长远地发展,而失信企业就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王元慧表示,除了服务坚守原则的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在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日趋成熟的大背景下,江苏省工商局将进一步净化市场、强化监管,不断完善失信企业“黑名单”和联合惩戒制度,真正做到让失信企业无处遁形。“毕竟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在经营成本上一定是高于粗制滥造、不讲诚信的企业的,如何让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不至于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是我们工商作为‘企业的娘家人’应当考虑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