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消费者权益只依靠事后“扎篱笆”是不够的,要想标本兼治,必须加强产品质量的源头管控。
■刘怀丕 周勉
“让群众花钱消费少烦心、多舒心”被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维护消费者权益不再局限于“亡羊补牢”,而是要做好“两手抓”:一手抓好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一手从源头抓好产品质量提升。
产品质量关乎千家万户的利益。近年来,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日益进步。然而,国家工商总局在今年3·15前夕公布的一组数据,却显示出净化消费环境仍需持续用力:2016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受理消费者投诉166.70万件,同比增长29.1%,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努力远不能止步。
近年来,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管有盲区、取证比较难、法制不健全等因素,一些更为隐蔽、复杂的新型消费侵权行为,还未能形成有效监管处罚。这就要求有关部门积极应对消费维权中的新情况,加强对侵权行为的监管力和执行力,切实建立起企业自律、行业约束、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体系,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维护消费者权益只依靠事后“扎篱笆”是不够的,要想标本兼治,必须加强产品质量的源头管控。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也是企业立足之本,然而一些企业和商家贪图眼前利益,投机取巧无视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必须加大对制假售假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大对无良商家的震慑力度。
产品创新做足了,质量提升了,才能从更高层次上维护好消费者的权益。许多消费者都有类似的体验,一件小小的日用品,虽然说不上是假货,但是工艺粗陋、制作毛糙,大大影响了消费心情。“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只有推动国货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国人才能告别赴海外购买马桶盖的窘境。
好质量释放新消费,新消费孕育新动力。赢得打击假冒伪劣持久战,打好质量水平提升攻坚战,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劲牵引力,我国经济发展迈向质量时代才能蹄疾步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