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随着国内新能源车爆发式增长,自主零部件企业如何调整企业战略和技术方向,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破解尴尬局面的关键。
借东风 自主零部件迎来发展良机
作者:钟和
图片


    图:入驻金华新能源小镇的华科汽车总装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碌着。 本报记者 郝军/摄
■本报记者 吴博峰
  “自主零部件企业要借新能源汽车发展良机,尽快赶超国外零部件企业发展步伐。只要潜下心来,持续加大研发力度,自主零部件企业完全有机会扭转目前被市场边缘化的现状。”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金华中国新能源汽车小镇暨新能源汽车高峰论坛上表示,在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环境下,自主零部件企业迎来了发展良机。
  长期以来,由于在传统燃油车核心技术领域的缺失,自主零配件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普遍存在。
  眼下,随着国内新能源车爆发式增长,自主零部件企业如何调整企业战略和技术方向,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破解尴尬局面的关键。
零部件一直被忽略
  “宝马和奔驰如果离了博世,它们可能无法生存。反之,如果离了奔驰、宝马,博世却不会关门,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陈清泰在阐述零配件企业对于新能源车发展重要性时形象地比喻道。
  陈清泰的这种说法并非毫无根据。
  在汽车产业链中,整车与零部件处在不同的位置:整车是品牌企业,面对消费终端,竞争也最为激烈;而零部件是车辆组成部分的中间产品,它面对的是各大整车企业。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人们在购买新车前往往会被品牌或车型所吸引,对汽车相关零部件性能和生产商了解得较为有限。
  然而,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目前整车企业自制率在逐步降低。可以说,未来汽车厂商主要是起到产品研发和设计的作用,汽车零部件尤其是关键零部件,会在未来汽车发展中引领产业的发展。
  零部件对于整车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
  据记者了解,如今一辆整车总成本中,外购零部件要占到一半以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整车企业对零部件有很强的依赖性。
  从100多年汽车产业发展情况来看,零部件企业在技术上的一次次突破推动了汽车产品水平一步步提高。比如涉及防抱死刹车、汽油喷射、安全气囊等早已被量产化的配置,都出自于零部件企业的创新。
  同样,作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零部件,更是左右了一款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安全性、稳定性能等关键环节直接表现,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零部件供应商的地位将比传统燃油车时代有很大提高,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就会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主导权。”杭州优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鹤峰说道。
  政策扶持下自主零配件发展迅速
2016年,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而言,是标志性的一年。
  从国内发展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突破了历史性的50万辆,并一举占到国内汽车总体销量的1%。
  坦白地说,虽然这样的成绩与发展成熟的产业目标相差甚远,但对于目前新能源车销售以及未来整体发展,依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我国将电动汽车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得到了包括汽车零部件、互联网、电子电力等相关行业积极响应,经历导入期的磨炼之后,很多企业已经由‘试试看’转向了‘铁了心干’。在短短的几年,我国的电动汽车产品已经从燃油车改装走向了正向设计。”陈清泰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道。
  记者了解到,2015年以来,已经有多家汽车企业发布了电动车发展战略,比如上汽的“绿芯”战略、北汽的“卫蓝计划2.0”战略、吉利的“蓝色吉利行动”计划等,而早已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比亚迪,去年已陆续推出10款新车。
  在整体产业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为整车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自然忙得不可开交,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10个月前,江淮旗下高端电动SUViEV6S停产、停售的消息不胫而走,原因就是该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出现了断货现象,导致了整体产品不能及时供应。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汽车领域零配件企业的重要一环,国外零配件企业在这场“狂欢”中风光不再。
  由于国内各项优惠政策扶持以“国产化企业”为主要对象,很多进口企业,包括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经常被“拒之门外”。以工信部公布的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为例,基本上入选企业全部来自于国内电池生产厂家。
  而去年年底发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第5批)》中,将东风汽车、上汽通用、上汽荣威等5家车企旗下新能源车型,从原有的名单中剔除,原因就是其电池供应商均有外资背景。
  如此一来,包括外资动力电池在内的进口零配件企业,想进入中国的“门槛”越来越高。而这也为自主零部件企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自主企业存在巨大创新空间
  以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本上是走仿制路线生存。
  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只能以“价格战”来谋求一丝薄利,处于产业发展的末端。
  而这样的结果,使企业没有足够经济能力去支撑技术研发,久而久之,在低端产品上始终徘徊不前。
  陈清泰坚定地表示,电动汽车发展必须汲取燃油车发展的经验,绝不能走技术空心化的道路,面对新的形势,应该持续加大零部件创新和研发力度,零部件不仅必须与整车同步,而且必须有超前的技术准备,这一点非常重要。
  近两年,在国内新能源车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保护伞”的共同作用下,自主零配件企业得到了不可多得的发展良机。
  虽然在短期内路途看似一片平坦,但从长远眼光来看,自主零部件企业的未来充满挑战。
  随着新能源车优惠补贴“退坡”已在路上,这就意味着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化真正开始。
  和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车在“电池、电机、电控”方面所涉及的硬件和软件,车身轻量化设计的新材料和新工艺,自动驾驶涉及的感知传感元器件、操作执行器件以及计算信息传输、导航等所涉及的硬件和软件等领域大多处于空白,技术壁垒尚未形成。
  此外,特别是在电动汽车的智能化到最终的无人驾驶,扩大了整个零部件范围,零部件的概念和范畴正在改变。
  可以看出,技术路线还有多种选择,存在着巨大的创新空间,这给新的进入者提供了众多机会,也给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毫无疑问,如不加强技术研发,自主零部件制造商在未来很可能走上传统燃油车零部件受限跨国零部件供应商的路,车企将可能丧失控制成本的主动权,进而影响自主车企长远发展。
  陈清泰直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过程中应当抓住当前供应链重建的机会,做强、做大零部件企业,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工信部:分三个阶段推进我国动力电池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 《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分三个阶段推进我国动力电池发展:其中,2020年动力电池系统比能量力争较现有水平提高一倍达到260瓦时/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时以下,2025年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达500瓦时/公斤。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行动方案》的制定和发布,科学规划了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和措施,有利于加快提高动力电池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提高我国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钟和)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9 版:车评台·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借东风 自主零部件迎来发展良机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