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近来,虽然一家又一家新兴企业在汽车制造领域积极布局,但最早进入的互联网造车企业却麻烦缠身。
互联网造车这事儿还能继续吗
作者:吴博峰 郝军
图片


    图:互联网企业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身份象征”。 本报记者郝军/摄
■本报记者 吴博峰
  前不久,一则关于乐视超级汽车联合创始人丁磊离职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汽车圈。
  最近一段时间,各大互联网造车企业各种利空消息不绝于耳。
  风雨飘摇下,互联网企业造车究竟还有没有希望?会不会还有下一个丁磊?
麻烦不断互联网造车“高烧”难退
  今年以来,类似高层离职、项目搁浅、技术研发停滞不前等诸多不利因素一起涌来,把专心打造汽车的互联网企业压得有些抬不起头。
  乐视超级汽车出售美国硅谷土地、苹果放弃“Titan”计划、谷歌宣布放弃自己造车……各大互联网造车企业开始打起“退堂鼓”,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通往造车梦想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通过近来客观发展情况来看,互联网造车确实遇上一些困难。汽车制造业是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领域,这对于还处在探索期的互联网企业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道。
  尽管目前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但并没有影响到互联网企业布局新能源车的信心。
  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作为全球互联网公司“大咖”级别企业,英特尔宣布斥资153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供应商Mobileye,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日前,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公开表示,新浪也成为造车领域“大家庭”中一员,投入一个无人驾驶汽车公司。
  如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互联网企业,进入新能源车领域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身份象征”。
  对此,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荣辉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互联网企业往往具备敏感的市场洞察力,进入造车领域的也都是在业内代表性的成功企业,虽然发展的过程坎坷不断,但不能说这个方向完全错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过,互联网企业若只是想通过简单的招兵买马、技术营销等手段,还远远达不到汽车产业生产的能力,互联网企业不要低估汽车制造难度。
互联网造车“醉翁之意不在酒”
  “互联网企业造车看重的不是单纯的利润和GDP表现,而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汽车很有可能行驶在虚拟的数字城市里,无人驾驶的实质就是数字世界在控制,占据人和数字世界的接口才是他们的远大目标。”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杨殿阁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独家专访时透露,互联网企业真正的投资动机不只是去寻找一个爱好,或是享受拥有“造车人”这个身份象征头衔,而是推进生态建设。
  几十年来,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处于非常稳定的状态,大众、丰田、宝马等国际知名车企品牌数量和影响力,始终位居行业内前列。
  虽然有个别车企成长速度较快,甚至具备在某一细分领域车型和“老大哥”一较高下的竞争力,但从综合实力来看,整体市场格局依然没有改变。
  同时,相关法律法规对汽车制造门槛的限制,使汽车产业成为进入成本高、复杂程度大的高精产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汽车市场的稳定性。
  随着互联网思维深入人心,“互联网+”这一概念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也少不了汽车行业,先后诞生了多家互联网造车企业。在这种背景下,近30年的汽车市场沉寂有望被打破。
  杨殿阁表示,近来备受市场关注的乐视汽车、百度、英特尔等互联网公司的举动,已经形成有规律的发展趋势,这体现出信息产业在积极切入传统汽车产业。当互联网企业整体出现大规模跃跃欲试时,一定是有深层次的原因。
  荣辉也表示,“传统汽车强调的推背感、舒适性、动力性能,并不是互联网汽车在意的重点,它们将更多精力花费在如何搭建起连网的互联系统。以乐视为例,其通过旗下众多产品线掌握着大量消费者个人信息,而未来竞争的核心就在这方面。”
  试图进入汽车领域的互联网企业,也深知其中道理。
  互联网企业涉足新能源车领域,除了有进入新能源车市场的决心和明确的投资策略外,更需要有大量资金保证项目正常运行。
  从各大互联网公司披露的投入金额可以看出,互联网企业造车的花费绝对不是几亿、几十个亿可以解决的问题。
智能化技术革命或就此展开
  “互联网企业带来的是一场技术革命,不是简单的技术提升。毫无疑问,智能化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大方向,而由此产生的责任界定、道德认识、交通管理等问题需要颠覆式的改变。”杨殿阁解释,这种变化比新能源车带来变化还要更大,全世界的汽车发展都有望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各大互联网企业进入新能源车领域后,无一例外地将目光集中于纯电动车型。
  对于这样的发展模式,在互联网企业刚刚进入汽车产业的初期,外界认为这只是因为它是“门槛”最低的捷径,仅此而已。
  事实上,由于传统汽车构造和工作原理已被固化,智能化这一概念在传统汽车上难以实现,而最好的载体就是全电动平台,这也是最容易实现智能化愿景的产物。
  杨殿阁表示,纯电动车能量补充不需要人类干预,为互联网提供了稳定支持。互联网企业进军新能源车的目的,就是先要搭起纯电动汽车平台,为未来智能化交通做铺垫。
  而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型的逐步认可,也成为市场不断向智能化迈进的推动力。“未来汽车不往智能化发展,就没有很大的市场。”杨殿阁直言不讳。
汽车产业迎来新一轮大“洗牌”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车市场,传统燃油车企和各大互联网企业注定展开一场厮杀。
  不可否认,传统车企作为这一场变革中的重要力量,当前地位仍然不可撼动,然而随着互联网企业的介入,潜在的变数不断加大。
  荣辉表示,以新能源车为载体的互联智能汽车,其与传统汽车技术差距的劣势消失了,直接拉近了两者间的距离。现在新能源车强调的电池、电机、电控根本不是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而是在供应商本身。这种发展会加速汽车产业“洗牌”,汽车本身的核心竞争力也在转变。
  面对这一有挑战性的问题,杨殿阁直言,自主传统燃油车做智能化的道路不可行,核心电子控制系统用的全是国外厂家产品,如果智能化技术始终不开放,会非常困难。而反观新能源车,核心电子控制系统八成左右为自主化,这就为智能化提供了发展基础。
  有人认为,自主新能源车企完全可以走燃油车的老路。不过,从长远眼光来考虑,照搬燃油车生产模式会就此埋下隐患。“对于未来智能化汽车,无人驾驶需要实时云端数据,如果全部网络都由谷歌、苹果等国外公司提供,全国的交通系统安全就没有保障。所以,未来不可能用国外公司提供的网络数据平台,一定是国人自己掌握的技术才能投入到市场。”杨殿阁表示,中国已成为新能源车开发产业环境最好的市场,已经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在无形之中给互联网企业提供了很多施展拳脚的机会。“我相信在这场革命中,一定有互联网企业取得成功,虽然最后胜出的不一定是乐视超级汽车,这种变革对汽车行业是非常好的冲击。”杨殿阁希望传统车企能主动迎接挑战,利用几十年时间所积累的整车控制优势。
  荣辉则将互联网企业进入造车领域看作是双方竞争的第一回合,这种先进的理念让互联网企业赢得了先机。虽然面对技术壁垒很高的汽车产业,互联网企业碰壁的尴尬现实,让传统车企扳回一城,但是未来“跨界型的企业会在这场博弈中最终胜出”。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9 版:车评台·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互联网造车这事儿还能继续吗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