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海拔600多米的平田村因常年云雾缭绕,有“云上平田”之称。
图二:“木香草堂”采用大量木质装修,温暖而富有情调。
图三:“爷爷家”的房中房可以任意组合。
图四:“云上平田”负责人叶大宝是土生土长的松阳姑娘。
图五:艺术工作室屋顶的天窗,让老房豁然开朗。
图六:在蒙蒙烟雨中,平田村静谧中又显出古朴之美。
■本报记者 倪敏/文 郝军/摄
从松阳县城向北十几公里,就到了四都乡,这里海拔600多米的山间有个古村落,叫平田村。因常年云雾缭绕,所以这个古村就有了“云上平田”的别称。记者上山那天,时晴时雨,山路湿滑,云雾缭绕,一时让人辨不清方向。
穿过云雾,转过一个弯,在人眼前仿佛突然就展开了一幅秀美的田园山水画卷,黄泥墙,黑片瓦,木门窗,一栋栋古旧的房子依山势错落分布,绿色的茶园和金灿灿的油菜花点缀其间。
村口的一棵香樟树下,一群来自南京艺术学院的学生,支着画架,正安静地描摹着眼前的风景。
(一)
位于浙西南山区的松阳县,建于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虽然人口只有二十几万,却有1800多年的建制史。“八山一水一分田”,独特的地理环境,也让松阳免除了更多外界的侵扰,100多个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得以保存至今,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而人口只有几百人的平田村,也是松阳这百多个古村落中的一个。
建于北宋政和年间的平田村三面环山,保持着完整的“村落-梯田-山水”格局。这里世代居住着江氏一族,已有几百年历史的祠堂保留至今。
平田民居很少有院落,多为一字形的三开间夯土房,呈阶梯式层层铺展开来,在袅袅炊烟、蒙蒙烟雨中,静谧中又显露出古朴之美。
正是这种古朴之美,让如今的平田村成了网红。靠的不仅是它古旧村落的标签,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改造,让曾经沉寂的村落在一场嬗变中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从村口沿石阶而上,首先看到的是由老屋改造而成的农耕馆和艺术工作室。从外面看上去,黄墙黑瓦的老屋和村里其他民居并无二致,内里却是大有乾坤。南侧的农耕馆陈列着各种农耕工具,一台石磨并不是摆设,每天民宿餐厅的豆腐、豆浆都得倚仗它生产。北侧的艺术家工作室一层更像个沙龙,墙上摆满各种图书和摄影作品,楼上是两间独立的客房。年轻的建筑设计师徐甜甜将工作室一层改成开放空间,在二层原有坡屋顶的基础上开了天窗,让昔日阴暗的老房子一下子亮堂起来。
再往前走,就是“爷爷家”青年旅舍。这所房子2015年改造完成,之前是村民江斌华祖父的房产,“爷爷家”也由此得名。
一层不仅是“云上平田”民宿的前台,也是游人和村民聚集、休憩之地。游人累了倦了,可以和朋友在这里喝喝咖啡,看看书,聊聊天。
松阳县旅委刘以乾主任介绍,目前松阳县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子有71个之多,而松阳保护古村落是从保护的文化源头抓起,从祖祖辈辈生活的村落和民居抓起,出台了专项扶持政策,坚持活态保护。短短两年间,平田村吸引了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名校的建筑设计师来此进行老房改造,一间间老屋由此变身民宿。
中央美院副教授何崴在设计之初考虑到“爷爷家”青年旅舍的定位,将二楼的房间改成三个透明“房中房”,每个房子又有两个上下铺,底部装有万向轮,如果客人想把房子重新组合,只需推动房子即可完成,这种拼房子、搭积木的玩法非常适合年轻人。
其实,不仅仅是“爷爷家”,其他改建之作均出自大设计师手笔。
村头的山家清供餐厅由香港大学建筑系王维仁教授设计。围绕修葺后的天井,设计师在老屋内搭建出一个通透的四合院,“春有百花冬有雪”,一年四季的美景都可尽收眼底;“木香草堂”则由清华大学建筑系许懋彦教授主持设计,在保留房屋外立面的同时,室内作了大量木质装修;
去年秋天刚改建完成的归云居,则是浙江当地青年设计师郑建刚的作品,在不大改动老房子格局的情况下,给每个房间装了地暖。
一系列的改造,让这些古朴的老房子不仅看上去依然很美,而且解决了采光、隔音、取暖等等问题,居住的舒适度大大增强。
(二)
“云上平田”的负责人叶丽琴是个土生土长的松阳姑娘,她更喜欢让人们叫她大宝。大宝几年前在杭州从事服装销售工作,2014年底,一个偶然机会,她回到松阳,在平田村经营起了民宿。
大宝从心里喜欢这个地方,清晨就能看到日出、炊烟袅袅和村民劳作的景象,这种简单纯朴的生活方式是原先在杭州工作时不能想的。习惯了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现在去杭州,没待一天就觉得要疯掉了”。
之所以选择“云上平田”,大宝半开玩笑地说,自己从小最喜欢做白日梦,“希望将来能开个农家乐,在村里种上花花草草,盖上漂亮的房子,没想到在这里都实现了”。
虽然现在说起来这么轻松,但大宝初到平田时没少吃苦。2015年房屋改建时,她每天一大早上山,泡在工地上,整个人晒得黑黝黝,身上被蚊虫咬出一个个包。她还要学着看图纸,和工匠,和远在香港、北京的设计师沟通、磨合,从县城到平田村的十几里山路,每天不知要走多少回。
房子改建好了,开始经营民宿,没有方向,房价定多少也不知道。雷雨中,经历断水断电;地处山区,房间里难免会有各种蚊虫,客人发飙,她要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打交道。面对各种难题,大宝也曾经想过放弃。
不过,大宝还是坚持了下来。而今“云上平田”已经步入正轨,自2015年8月“云上平田”试营业至今,越来越多的客人来到这里,如今的“云上平田”共有19个房间,入住率在70%左右,从春天到秋天这样的旅游旺季,不提前一个月预订,都很难订到房间。
随着大量游人的涌入,“云上平田”也像块磁石一样吸引着在城市学习、工作的年轻人回乡创业。现在“云上平田”除了厨房、客房的阿姨和小工是本村村民,其余都是来自松阳十里八乡的80、90后。
以前在外打工的人也陆陆续续回来了,他们有的做工匠篾匠,有的采茶,每天至少有一两百元的收入。“这比背井离乡打工要好多了。”
春节时,平田的一些年轻人回乡过年,看到现在村子的面貌,也很为这里骄傲。
民宿管家“蛋黄”是个90后,从台州大学毕业回到松阳,来到“云上平田”,每天忙于接待客人、安排住宿、餐饮,占据了“蛋黄”的大部分时间。问他天天在山上闷不闷?喜欢家乡安静田园生活的“蛋黄”乐在其中。
“一个古朴的村落要有年轻的活力和古老的生命与文化相结合,才是生活,才是风景,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谈到未来乡村的发展,大宝一下子认真起来。
开办民宿在获得直观收入的同时,也让村民们获益。很多客人临走时会总带些平田村的萝卜、农家豆腐、茶叶和笋干回家。平田村的高山萝卜因为海拔高、日照足,细嫩多汁、味道甘甜。秋天萝卜陆续成熟后,村民们将萝卜加工成萝卜片晒干,当地人称之为白片,可炒、烧、煮汤。大宝说,有些曾来过平田村的客人每到秋天常常要邮购萝卜,以前几毛钱一斤都卖不掉的萝卜,现在特别畅销。
和其他地方开办民宿不同的是,大宝并不喜欢那种过浓的商业味。“我们没有画过蓝图,构思过大局,就是想和村民一起把村子打造起来,让客人一进村口,就会说,这种生活是我想要的,这里的一切都是吸引我的。可能这里没有五星级的住宿环境,但我们愿意用最真诚的方式对待客人。”
(三)
待在平田,你会发现时间不知不觉就放慢了。晴天,走在村里,可以和热情淳朴的村民聊聊天,可以去村民的菜地里去摘最新鲜的蔬菜。
下雨天,你可以坐在归云居的晒台上,坐在滴水的檐下,品一品刚刚炒好的绿茶“乌牛早”。
雨停了,站在村口的香樟树下看云海,山林间云雾缭绕,置身在云雾里,一伸手就能抓住一片云彩。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承载着无数人寻而不得的梦想。几乎每天,都有人选择从城市来到乡村,寻找古朴宁静生活,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
而今天的平田,不仅仅圆了大宝和她的小伙伴们的一个梦,也让那些久居都市的人们,重新找回了记忆中的乡村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