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针对扫地机器人厂商发起“337”调查
本报讯 近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在北京召开了美国扫地机器人“337”调查预警工作会议,来自深圳和苏州的3家涉诉企业均参加了本次会议,并表示积极应诉。
2017年4月18日,美国扫地机器人厂商iRobot向11家竞争对手发起诉讼,指控他们侵犯了该公司的6项技术专利,被指控对象包括3家中国企业,即深圳市智意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莱宝电器有限公司,以及8家外国企业,包括Bissel、Hoover、皇家电器制造有限公司、bObsweep、Black&Decker等。
近几年,扫地机器人产品逐渐得到消费者认可,美国和中国是扫地机器人的主要消费市场。然而,即便在较为发达的美国市场,扫地机器人的渗透率也仅为16%。中国沿海地区扫地机器人的渗透率则仅为4%—5%,内陆地区的这一比例更低至0.5%。由此可以预计,扫地机器人未来市场潜力巨大。据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GFK的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扫地机器人的市场零售规模在50亿元左右,这一数字在2017年将达到75亿元,2018年将增长至120亿元。
巨大的市场潜力让不少中外企业纷纷涉足扫地机器人领域。中国自2010年开始出现扫地机器人品牌,并逐步实现产业化。目前,中国市场已拥有几十家扫地机器人品牌,包括科沃斯、iRobot、福玛特、地贝、海尔、美的、小米等。不过,具备核心研发能力的品牌并不多。
业内人士认为,iRobot之所以举起专利大棒,目的在于不愿看到很多企业把扫地机器人的价格拉低。中国扫地机器人要想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重视对核心技术的研发与突破,积极推进自主创新进程,用领先的品质与优异的服务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进而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
据悉,所谓的“337”调查,是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nitedStatesInternationalTradeCommission,简称USITC)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TariffActof1930)第337节(简称“337条款”)及相关修正案进行的调查,禁止一切不公平竞争行为或向美国出口产品中的任何不公平贸易行为。“337”调查的对象为进口到美国的产品侵犯了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以及进口贸易中的其他不公平竞争行为。今年以来,美国已对包括高度可调节桌面及组件、可折叠插座等超过10类产自中国的产品发起了“337”调查。 (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