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冲动剁手之后,闲置物品怎么办?在网上卖了呗。淘闲置也成为很多人热衷的消费模式,但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交易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此,专家提醒,只要按照平台正常的交易流程进行交易,绝大多数伤害都是可以避免的。
案例一:
消费者苑同学通过闲置物品交易平台和一名卖家进行货品交易,价格谈妥后,对方让他直接通过支付宝付款。苑同学说,卖家当时以各种理由拒绝在第三方担保平台上交易,最后苑同学拗不过他,就直接转账给了这位卖家。支付完成后,卖家承诺第二天发货,可直到第二天下午,也没有收到任何订单信息,这个卖家则再也联系不上了。
提醒:正确的流程应该是在平台上拍下商品后进行付款,待收到商品检查无误后点击确认收货,钱款将通过平台打到卖家账户,这样双方钱款货物都能得到保障。因为在平台上交易,都有平台作为第三方担保。但如果不是在平台上进行交易,消费者的权益就很难得到保障。
案例二:
小王在闲置物品交易平台上看中一款苹果电脑,联系卖家进行询价。卖家说这款电脑是他帮朋友发布的,价格如果不满意,还可以加他朋友的QQ商量。于是,小王加上了对方发过来的QQ号进行沟通,最终双方以3000元的价格成交。小王返回商品页面,结果发现商品已经下架了,于是又在QQ上与卖家沟通,卖家随后发给小王一个链接,小王点开链接付了款。但是付款之后卖家就失踪了。
提醒:卖家首先利用QQ号将小王引导到平台下进行交易,之后将商品下架,再发送假链接给小王,骗走了货款。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在正规闲置物品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请用平台交流工具进行交流,不要轻易点击卖家通过QQ、微信等发来的链接进行转账。
案例三:
张小姐将一部全新手机放在闲置物品交易平台出售。一位买家拍下手机,但在收到货后,以手机有划痕为由要求退货。张小姐虽不情愿,但还是同意了买家的退货申请。然而,当张小姐收到退回的包裹时,却发现手机变成了两瓶饮料。张小姐当即找买家对质,但买家拒不承认将手机调包。无奈,张小姐申请了客服裁定,买卖双方提供了购买和邮寄过程的各种单据,经过几轮举证,客服判定买家需赔偿张小姐手机费用。
提醒:当出现退货时,请在收到货物的同时当着快递员的面验货并拍照,如发现不是自己交易的商品,就让快递员协助开具物流证明,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四:
小张在闲置交易平台打算以2000元的价格售卖自己的一根项链时,发现一个卖家在出售一款自己心仪的手机,经过沟通,双方同意互换商品。对方建议,双方都将自己的商品设置成1元钱,这样就不需要多付货款又能同时完成交易。小张觉得很有道理,就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了价格设置。双方约定第二天发货,但小张如约发货后,却发现对方迟迟不给自己发货,后来再联系却怎么都联系不上了。而小张申请退款的话,则只能得到当初拍下的一元钱。
提醒:在闲置物品交易平台上进行商品交换,一定要按自己商品的实际价格进行设置。这样即便出现了卖家不发货的情况,按实际支付价格进行退款,也可以保证自己的钱款不受损失。
闲置物品交易不同于一手物品交易,而是属于一种非标准产品,完全是根据买卖双方的认可来进行定价和交易的,更容易出现纠纷,各种陷阱也比较多。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各交易平台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也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如闲鱼平台根据闲置物品交易的链条确定了一整套涵盖双方交易每一个环节的平台交易规则,并将芝麻信用与闲鱼平台打通,今年更是通过闲鱼号将会员的信息与公安平台连通,使平台交易者能够了解对方的信用情况,为双方的交易提供了安全防护,并于今年1月推出闲鱼小法庭,对特殊维权场景里的纠纷,选取身份不同、背景优质的闲鱼平台用户进行投票判定。目前小法庭每月处置的维权纠纷占到平台全部的30%,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了提升用户体验,规避虚假信息,58同城旗下的二手交易平台转转也通过微信的社交关系链,提高信息发布的准入门槛;在支付安全方面还联合微信提供担保支付功能,以保障交易安全。 (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