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个人征信牌照难产监管摒弃“先乱后治”老路
作者:聂国春
图片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聂国春
  6月14日是第十个全国“信用记录关爱日”,个人信用也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进入个人征信市场这片蓝海,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公司从2015年就开始进行个人征信的开业准备。
  然而两年时间过去,这8家试点公司等来的不是一纸牌照,而是监管层一剑封喉般的冰冷回复。
  “从监管标准判断,8家机构至今没有一家合格。”在近期召开的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国际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如是表示。
  消息一出,业界哗然。8家试点个人征信企业已是行业佼佼者,然而两年准备后仍“离监管要求差距非常大”。那么,个人征信牌照将何时发放?监管部门又将如何监管?对于个人来说,我们又该如何关爱自己的信用记录呢?
8家试点企业无一合格
  2015年1月,央行同意8家社会机构进行个人征信开业准备,包括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准备期为6个月。
  实际上,除了8家试点机构之外,还有众多机构想跻身其中。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提供的最新材料显示,目前全国注册登记的企业中,企业名称或业务范围中含“征信”字样的公司有50多万家。其中,有大约20万家想从事个人征信业务。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个人征信的市场体量大,一旦个人征信公司完成原始积累,后面的增长是非常可观的。
  然而到目前为止,个人征信牌照仍未下发。万存知表示,从监管标准判断,这8家机构目前没有一家合格。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各家为了追求依托互联网的所谓业务闭环,市场信息链被分割,信息覆盖范围受限,产品有效性不足,不利于信息共享;二是8家机构各自依托某一企业或企业集团,业务上和公司治理结构上不具备第三方征信的独立性,存在利益冲突;三是8家机构对征信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规则了解不够,而且也没严格遵守,在没有以信用登记为基础且数据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根据各自掌握的有限信息进行不同形式的信用评分并对外进行使用,存在明显的信息误采误用问题。
  万存知坦言,开业准备之所以延续到现在,有三个意想不到的因素:一是未想到在这个过程中遇上互联网金融整顿,这项工作至今未结束;二是未想到社会公众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空前高涨,监管部门秉持审慎审批的原则,对8家进入开业准备阶段的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未想到8家机构开业准备的实际情况离市场需求和监管要求差距那么大。
准入遵循“三项原则”
  为了说明这种差距,万存知举了一个典型例子。
  今年4月,ofo、永安行、bluegogo、Helobike、funbike、优拜六家共享单车品牌宣布与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公司合作,推出“免押金扫码租车”服务。芝麻信用评分达到一定分数以上可以通过支付宝扫码免押金骑行。
  在万存知看来,若征信机构为共享单车企业的资金安全管理提供服务,似乎还是正道。但如果征信机构与共享单车企业合作,以信用的名义约束租车人,防止自行车被毁坏,则有点本末倒置。因为自行车毁坏与否,是企业自身的管理和业务模式设计问题;而没有租车人本人的授权,征信机构是无权自动对外提供租车人信用信息的,否则就属于征信信息滥用。
  万存知认为,个人信息严格受法律保护。征信只共享债务人(不含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债务信息,包括个人在金融、商品买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负债历史记录,以及判断其偿债意愿和偿债能力有密切关系的信息,其主要目的是用于防范信用违约风险。
  “征信只宜用于在借钱还钱中防范信用违约风险,而不宜广泛用于政府、企业和个人等经济行为人的内部经营管理。”万存知说。
  记者了解到,在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国际研讨会上,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回应个人征信牌照发放等相关问题时,强调在个人征信业务活动中,应注重把握第三方征信的独立性、公正性以及个人信息隐私权益保护等三方面的原则。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表示,8家试点企业大部分都已有或准备开展金融信贷业务,如何保证独立性?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又怎么可能保证客观公正?所以,前两个原则就基本上将8大玩家挡在了门外。
  “征信产品主要用来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违约风险问题。”对于一些试点企业的营销行为,央行副行长陈雨露也在会上强调,“不能当作把人分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工具,也不能应用于某些低俗的社交活动”。
不走“先乱后治”老路
  对于央行严格牌照发放的表态,有业内人士认为,个人征信市场准入过于严格,一般的机构都过不了关,不如“先放后收”,先开业后规范。如果牌照不能尽快放开,就难以形成征信产业。
  对此,万存知表示。由于个人征信与个人信息保护密切相关,所以个人征信市场绝对不能走“先乱后治”的道路。
  记者了解到,2016年,央行征信管理局开展了对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征信业务的现场检查,共计检查10558家接入机构的分支机构和网点,检查中发现接入机构存在违规查询个人信息、未按约定用途使用个人信息、内控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央行分支行对存在问题的916家分支机构和56名个人给予了责令限期整改、警告、罚款等处罚。
  未来该如何监管征信行业?万存知告诉记者,我国现阶段个人的负债活动及其信息记录主要存在于三个领域:一是个人与持牌金融机构发生借贷融资形成的负债及偿债记录,以及为负债担保形成的负债记录,其中包括房贷、车贷、学贷等各种贷款及信用卡透支、为贷款和信用卡额度提供的担保等,这个领域的负债信息平均约占个人总负债的85%;二是个人与非持牌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在各种消费中形成的负债及偿债记录,如赊购、水电气话先消费后付款形成的欠款、民间借贷等,这个领域的负债信息平均约占个人总负债的10%;三是公权机关所掌握的个人在履行法定义务过程中形成的负债记录(如欠税、欠缴的社会保障费、欠交的行政罚款)以及法院判决后未执行的应赔偿而未赔偿的欠款等,这个领域的负债信息平均约占个人总负债的5%。“未来批设的个人征信机构,其业务范围将主要覆盖前述第二、第三个领域的个人负债活动,因为第一个领域的个人负债活动已为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所覆盖。”万存知说,为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宜实施分类监管:一方面,对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的监管要求应有所差别;另一方面,对在不同业务范围内活动的个人征信机构,也应在监管上有所差别。
提醒
别盲目查询借款额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个人征信记录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信息,即个人基本信息、银行信用记录、非银行信用信息、异议记录和查询记录。其中,银行信用信息是银行放贷的主要依据。
  近日,微众银行旗下的微粒贷“邀请好友得iPhone”以及“查借款额度,立拿5元现金”等营销活动刷屏微信朋友圈。对此,业内人士提醒说,多数公司的此类营销需要授权查询个人征信记录。如果频繁查询额度,将留下很多查询记录,就会影响银行放贷或者发放信用卡。因为有很多银行信用卡是系统自动审批判断,它不会自动识别查询的原因,所以就会自动拒绝。 (聂国春)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理财】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个人征信牌照难产监管摒弃“先乱后治”老路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