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正军/图
■黄鸣
四川作为西南的经济大省,地域广、人口多,曾是全国传销活动的“重灾区”。其中,成都、绵阳两市被列为需要重点整治的城市,乐山、南充两市被列为加强整治的城市。面对严峻形势,四川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传销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健全机制,明确责任,保持高压态势,通过不断地打击和整治,从根本上扭转了局面,有效地遏制了传销活动,促进了直销企业规范发展,打传规直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制定“七个机制” 防控成效显著
传销案件多为涉众性质,查办非常困难。为加强对打击传销工作的组织领导,四川各地建立健全打击传销联席会议机制,形成由“政府统一领导、工商公安为主、部门配合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
四川省工商局制定下发了打击传销工作“七个机制”,即案源发现机制、日常监管机制、信息沟通机制、部门协调机制、处置应急机制、教育预警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和完善与外部相关部门配合以及工商内部协作办案的办法和程序,保证了打击传销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
据统计,近5年来,四川省工商、公安机关共出动执法人员4.4万余人次,破获传销犯罪案件545件,抓获犯罪嫌疑人771人,涉案金额62842.22万元,捣毁、取缔传销活动场所和窝点4670个,教育遣散传销人员2.96万人。先后成功查获并处置了四川“幸福缘3·15”特大网络传销、乐山“4·15”异地人员聚集传销、达州8·30“异地自愿消费联盟”等重特大传销案件,严厉打击了传销分子的嚣张气焰。成都、南充、乐山、广元、绵阳、德阳、遂宁等市结合各地实情,开展了规模较大的打击传销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经过持续严厉打击整治,全省传销的数量、规模与以往相比,都呈大幅下降趋势,传销活动得到有效遏制。
打击防范并重 宣传教育先行
四川省工商局坚持“打击防范并重、宣传教育先行”,把防范传销宣传教育作为打击传销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早在2006年,四川全省就全面推开了创建“无传销社区”“无传销村(社)”和“防止传销进校园”三大活动。
2014年,全省部署开展了“无传销城市”创建工作,四川省工商局下拨专项经费233万元支持试点创建工作,共确立创建“无传销城市”县级试点城市36个。各地结合实际,积极行动,认真探索,创新实践,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比如,广元市将打击传销、创建无传销城市写进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纳入依法治市、文明城市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范畴,创新推行了“123456”工作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23456”模式即:“1个目标”,创建无传销城市;“2防止”,防止流入社区传销和流出社区传销;“3联动”,工商、社区、公安三部门联动;“4个一活动”,派发一张联系卡、发放一封公开信、建立一个信息台、构建一个监管网;“5种机制”,互动机制、信息机制、宣传教育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监控预警机制;“6到位”,责任到位、监督到位、宣传到位、教育到位、帮扶到位、管控到位。逐步建立起工商所、派出所、街道办、社区(村民)委员会、居民之间的联系互动机制,使群众能及时举报传销活动线索,基层执法单位能快速出动,把传销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了对传销的群防群治群管。
2016年12月,四川省工商局、省文明办、综治办、公安厅在该市召开了全省创建无传销城市工作现场会,推广了广元市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创建无传销城市工作的开展。截至2016年12月,全省共创建县(区)级无传销城市154个,占全省县(区)总数的84%,全面完成了创建工作任务。
与此同时,四川省工商局还采取电视报刊宣传、开展专题讲座、举办咨询活动、推送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法律“七进”、创建“无传销社区”等重大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防范教育。四川省工商局结合该省民族地区特点,把打击传销有关宣传资料翻译成藏文、彝文印发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成都市在《天府早报》和网络上创办“打传在线”专题栏目;乐山市与当地电视台制作打击防范传销电视访谈节目;眉山市在居民社区建立打击常设机构;巴中市开展了防范传销“四牵手四联动”活动;内江市建立了针对传销人员的“反洗脑”疏导室……这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活动,起到了较好的宣传防范作用,有效地增强了广大群众防范和抵制传销的能力。
加强直销监管 促进规范发展
10年来,四川直销市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经历了直销行业从允许、限制、规范的发展历程。2006年,在四川有分支机构的仅有7家直销企业,年销售额不足2000万元。截至今年4月,全国85家直销企业中,有42家在四川有经营活动,占49.4%;有36家直销企业在该省设立省级分公司,占42.3%。数据显示,目前四川全省共有直营店铺和经销商4823家,服务网点678个,直销员98502人,直销培训员356人。仅去年一年,四川的36家直销企业经营总额就达28.64亿元,纳税总额达1.34亿元。
全省工商机关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监管特殊行业的使命感,把规范健康有序作为直销市场发展的根本要求和目标。按照“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监督机制,依据直销行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适时调整监管思路和执法理念,对直销监管工作和直销案件查处进行规范。从重处罚到重行政指导、从严监管到监管与服务并重,突出了监管重点,加大了行政指导力度,做到既规范了企业经营行为,又促进直销企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国家工商总局下发的《直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引》,向直销企业提出了认真履行法律社会责任、经济社会责任、道德社会责任的要求。四川省工商局及时召集在川直销企业,召开了以“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直销市场规范发展”为主题的座谈会,倡导与会直销企业签订了《在川直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承诺》。各直销企业表示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制定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法律培训,规范企业和营销人员行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川还注重倡导社会公益,提升直销企业形象。多年来,在川直销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汶川“5·12”、雅安“4·20”地震的抗震救灾中都有突出贡献。安利四川分公司开展的“春苗营养厨房”、玫琳凯四川分公司帮助四川凉山民族地区唇腭裂儿童的“微笑行动”、无限极四川分公司的“助学圆梦”等项目在帮助贫困病残失学儿童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安利、玫琳凯、无限极等企业还积极参与政府精准扶贫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在川直销企业共投入公益资金约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