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专家在给消费者代表上食品安全课。本报记者董芳忠/摄
本报讯(记者任震宇)作为“食品安全宣传周”的一项重要活动,7月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举办“走进食品企业 共促食品安全”消费者体验日活动,组织消费者、媒体代表探访了食品生产企业,体验了食品生产过程,并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交流,聆听食品安全专家破除食品安全网络谣言的讲座。
“顶花带刺的黄瓜有毒”“空心尖头的西红柿都打了激素”“无籽葡萄都用了避孕药”,这些流传于微信朋友圈、微博乃至口口相传的谣言,恐怕不少消费者都听说过,但听权威专家现场辟谣却是第一次。
消费者赵女士告诉记者,以前也在网络、电视上看到过类似的“提醒”,“虽然是半信半疑,但有句话叫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所以我有时候买菜就会不自觉地按照这类‘提醒’,不买无籽葡萄、不买外形奇特的西红柿”。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表示:“从目前的舆论环境来看,由于自媒体、新媒体的发展,食品安全谣言也出现了全媒体化的趋势,比如今年比较著名的几个谣言,塑料袋做紫菜、棉花肉松,都是拍摄了视频,但实际上,有视频不等于有真相。还有一个特点是这类谣言周期性反复出现,每隔一阵又传出来。第三就是出现了团队化造谣的趋势。一些新媒体平台上的谣言都是由专业团队制作的,目的是为了赚取流量以变现,其发布的谣言更加专业,传播也出现了一个焦点多点发酵的趋势,一旦引燃就很难控制,而删帖、禁言的手段也不太管用。传统的辟谣手段,由于渠道单一,到达率低,效果也不好。因此,辟谣也要利用互联网的形式,多平台进行科学传播,还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播,比如现场讲座、辟谣实验、电视新闻、针对学生的科学教育等。”
在讲座上,阮光锋以图文的形式,对网络上盛传的一些食品安全谣言进行了辟谣。他告诉现场的消费者,顶花带刺的黄瓜并没有毒,空心尖头的西红柿也没有打激素,无籽葡萄更没有使用避孕药,实际上,由于农业科技的发展,人类培育出多种西红柿、葡萄,形状特点各异,而西红柿出现空心的原因是光照不足、养分供应不充分,或者植物受精出现问题。现代农业生产确实会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但只要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植物生长调节剂有自限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不是用得越多,植物就长得越好,恰恰相反,当使用过量时,植物产量还会受到影响,因此生产者不会过多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讲座结束后,参加活动的百余名代表实地参观了加多宝凉茶生产流水线,从源头风险控制、过程质量管理、流通环节质量防护、软硬件资源配置优化、社会责任与诚信建设5个方面感受现代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参观中,不时有消费者对产品生产、安全问题进行提问,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了解答。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以前我对食品生产线的印象还停留在很多人坐在流水线前,手动进行操作、封装,原来现在的生产线都是封闭式自动式的,这显然更容易控制质量与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