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声音
作者:吴博峰


    车企未来要生存需拥有撒手锏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融合,如果未来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会获得越来越强的政策支持,并将通过出行来定义汽车,我国在2040年或许仅有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被允许上路。
  想要在新的环境下生存,对车企来说,最关键就是占据价值链的最高端,拥有能够把这个产业组织起来的力量,而这样的企业不一定是现在产业主导者,很可能就是具备撒手锏级的关键企业和关键公司。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
其说弯道超车不如讨论“换道先跑”
  我们过去总说弯道超车,弯道超车是很难的,智能电动汽车给的不是弯道超车的机会,而是换道先跑的战略机遇。
  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目标越来越清晰,不再单纯是从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除了讨论车辆本身的性能以外,汽车更是一个由软硬件共同提供的“服务商”。
——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
传统车企要转换互联网思维
  传统的制造商应该转型快跑,虽然互联网公司要造车,但传统企业基础好,比他们跑得快,互联网公司要造车,可是有很多东西还不懂还在探索,我们要争取先到达顶端。
  作为传统汽车制造者,人才、资金、产能布局、供应商体系等有一定的积累,要以此为发力点,积极地去拥抱互联网,取得竞争优势。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刘金良
突破自动驾驶天花板需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是车辆自己开,车辆需要考驾照,而不是人。目前很多汽车企业连自动泊车都做不好,无人驾驶更是无从谈起。
  汽车人已经把自动控制做到了极致,同时也触碰到了自动化的天花板,下一步需要依靠人工智能来完成,必须通过一个物化驾驶员在线认知的智能代理——“驾驶脑”研究驾驶员、学习驾驶员、分析驾驶员行为大数据,然后代替驾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
吴博峰/辑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9 版:车评台·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声音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