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溴酸盐屡屡超标 矿泉水不可常喝
作者:孟刚
图片


    林海燕制图
■本报记者 孟刚
  饮用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期公布的相关抽检结果显示,5批次受检天然矿泉水样品中,有3批次溴酸盐超标。记者梳理近几年全国有关部门发布的抽检结果发现,包装饮用水特别是矿泉水中溴酸盐超标问题时有发生。为何饮用水中会出现溴酸盐超标问题?又该如何尽量避免此种问题的发生?记者为此进行了一番调查采访。
尴尬的溴酸盐
  溴酸盐在国际上被定为2B级的潜在致癌物。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溴酸盐中的一种——溴酸钾曾是面粉生产和面包制作过程使用非常普遍的食品添加剂。它除了能使面粉增白,还可以使烘焙出来的面包外形饱满、口感松软。但溴酸盐摄入量过多会损害人的中枢神经、血液及肾脏等。
  为保障消费者饮用水安全,参照美国和欧盟等行业标准,我国在2009年10月把溴酸盐列入饮用水监测项目,规定溴酸盐含量最高不超过0.01毫克/升。至此,溴酸盐含量这个隐藏多年的行业“隐情”浮出水面。
  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表示,矿泉水中的溴酸盐不是额外添加的,它是一种灭菌副产物,其含量跟与水质和加工过程有关。
  令人尴尬的是,饮用水中的溴酸盐恰恰是在保证人们饮水更安全的背景下产生的。由于饮水卫生关乎人身健康和安全,为了消灭饮水中的致病微生物,近百年来世界各国广泛使用氯气消毒方法为饮用水消毒。但1974年曾有报道称,饮用水加氯消毒过程会产生三氯甲烷等有害物质,人们开始关注水体氯化消毒的副产物。此后,人们又发现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能氧化分解水中多种有机物,迅速杀灭可使人和动物致病的各种病菌、病毒及原虫等微生物,由此,臭氧消毒被广泛应用。“采用臭氧灭菌,是国内矿泉水行业的主流灭菌方式,但臭氧消毒饮用水也存在缺陷,最大的问题是可生成溴酸盐。如果企业不懂得控制臭氧浓度,肯定会造成溴酸盐超标,这在矿泉水中比较常见。”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科郝凤桐主任表示,一般来说,在不采取去离子工艺条件下,原水中溴离子含量高,臭氧消毒后溴酸盐含量也高;在相同加工条件下,投入臭氧浓度高或消毒时间长,溴酸盐产出量也高。而通过加热或过滤,很难去除溴酸盐。
桶装饮用水问题突出
  记者梳理发现,各地监管部门相关抽检结果中,包装饮用水溴酸盐超标问题时有发生。近日,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对51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开展专项监督抽检工作,共抽检桶装饮用水221批次,其中不合格样品10批次,不合格项目中,溴酸盐超标问题突出。
  今年6月15日,四川省食药监局公布抽检结果,在对粮食加工品、饮料等两类食品共344批次食品监督抽检中,共发现8批次不合格样品,7批次不合格样品为饮用水,主要存在溴酸盐超标等问题。
  2015年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2015年第2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显示,85批次不合格饮用水中溴酸盐超标竟达到20批次。
  记者发现,上述不合格产品多来自中小生产厂商,但一些大品牌也未能幸免。今年 2月14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通告,乐百氏(广东)桶装水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生产的乐百氏饮用天然泉水溴酸盐检出值为0.014毫克/升,比安全标准规定高出40%,此结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今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瓶(桶)装饮用水质量抽查结果,其中6种饮用水被检测出含有高浓度的致癌物溴酸盐,哈药六厂等知名企业生产的纯中纯弱碱性饮用水、内蒙古景友沙漠优质水榜上有名。
提高企业准入门槛
  记者发现,饮用水出现溴酸盐超标问题多出在一些中小生产者,这与一些企业为控制成本而不愿更新设备,再加上生产过程质量监控不严格有关。
  专家表示,国内一些中小企业生产饮用水的工艺很简单,尤其在控制臭氧量上,企业可以擅自调高臭氧浓度或延长臭氧灭菌时间,造成溴酸盐过量。与此同时,目前多数企业对溴酸盐的检验能力有限,交由第三方检测又怕增加成本,导致隐患丛生。一位资深矿泉水经营者透露,一些小企业为了控制成本,不舍得在工艺上投入,对质量监控也不严格。
  上述专家还表示,靠企业自律很难,靠相关部门监管也难,不定期的抽检方式往往会留下很多漏网之鱼。而限于人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各级部门只能根据情况安排抽查,不可能监督到每个企业和每批次产品。要真正解决问题,仅靠每年为数不多的检验肯定不行。
  专家认为,当前,要有效控制溴酸盐超标等饮用水安全问题,一方面要淘汰一批规模小、设备和工艺落后的饮用水生产企业;另一方面,我国饮用水行业门槛低,不管大小企业都开发水产品,存在很大的隐患。相关部门应借鉴一些其他国家管理经验,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注重保护优质水源地,控制好开发步伐。
加强水质安全管理
  针对一些大品牌也频频出现溴酸盐超标的问题,不少消费者认为,饮用水安全还是个市场诚信问题。希望企业要有社会良心,如果没有诚信经营和产品质量作为支撑,终究会被消费者踢出市场。
  专家认为,相对于矿泉水生产企业,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控制溴酸盐难度要大得多。特别是以非公共供水系统(地表水和地下水)为水源的企业,原水中微生物含量要远远高于地下矿泉水,而且受季节影响,水中微生物含量波动较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生产过程水质安全管理,从水收集、处理到储存、灌装的全过程做到微生物控制以及生产设施、设备的全面控菌。通过全面控菌,避免使用臭氧消毒时间过长或为杀菌投入浓度过高的臭氧,进而减少溴离子氧化为溴酸盐的可能。在生产过程控制中,尤其是要加强质量和安全关键控制点的动态监控,发现溴酸盐检测结果偏离关键限值时应及时纠偏。
  虽然溴酸盐超标问题是许多水企生产过程中面临的“老大难”,但要解决也并非不可能。欧盟已有规定:天然矿泉水杀菌处理工艺不能使用臭氧杀菌。对于国内矿泉水生产企业来说,摒弃臭氧消毒工艺,选择无臭氧消毒工艺,如物理超滤除菌、紫外线杀菌、高温灭菌等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溴酸盐问题,但使用无臭氧工艺对水源水质的卫生要求较高。为保障安全,有的企业还是采用臭氧和紫外线双重杀菌工艺。
  云无心表示:“基于动物实验的结果,科学家们推测了溴酸盐对人体可能的危害。一般结论是,如果每天饮用两升溴酸盐浓度在每升10微克的水,几十年下来,得癌症概率会升高十万分之几。尽管危害很小,但饮用水中溴酸盐超标不是好事,对检测超标产品下架、召回、促进企业整改,是必须的。”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食品·健康】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溴酸盐屡屡超标 矿泉水不可常喝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