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光照少地区抑郁症多发 夜班护士更易月经紊乱
诺贝尔奖推动生物钟研究走红
作者:闻达


  “熬夜族”请对自己好一点,生物钟一旦紊乱了想恢复,大脑需要1周,肝脏肠胃则需要两周。不仅如此,多动症、抑郁症、代谢性疾病、生殖健康等等,都与生物节律有关。
  最新公布的消息显示,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杨,以表彰他们在“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方面的发现”。一时间,生物钟研究成了热门关键词。“这项成果回答了生物体最基本的问题,实至名归。”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生物节律分会会长、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徐璎表示,“从人类、动物、植物到细菌,几乎所有生物体都有生物钟,它影响着血压、血糖、睡眠、新陈代谢等各种生理过程和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生物钟控制着10%-43%的基因表达。”
  徐璎200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科学部门从事研究工作。“当时我们在研究一种‘早睡早起’的基因。当地有个家族的人习惯在3时-4时起床,18时-19时睡觉。研究团队发现,这一家族管理睡眠行为的PER2基因发生了突变。如果把这种突变基因转给小鼠,小鼠同样会早睡早起。”
  长期从事疾病与生物钟调控机制研究的孙中生介绍,光照是生物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如北欧地区整个冬季光照仅为3-4小时,当地抑郁症比例大幅上升,需要进行灯光治疗。而美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夜班护士月经紊乱、代谢性疾病风险增高。“生物钟研究将给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提示医疗操作进行改变,比如调整检查或用药时间,以获得更佳疗效。”苏州大学生物钟研究中心主任王晗介绍,“某些疾病,如心脏病、哮喘等,患者在晚上的相关生理指标更明显,在这一时间段进行监测检查结果更精确。”“在生命起源的进化过程中,太阳系中的生物体构成的24小时生命节律,是一种与环境达到最佳平衡的适应机制。偶尔偏离24小时后,规律睡眠和饮食,生物钟也自身具备重设的能力,一般大脑需要1周,肝脏、肠胃需要两周。”孙中生介绍。“生物节律是一个系统性的调控,使得我们能够更好适应时空变换,比如帮助我们在国际旅行中调整时差。”徐璎说,“随着全球化演进,处于不同时区的人们越来越多会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情,如国际会议、金融交易等,如何能在关键时刻调整生物钟、降低事故发生率是研究方向。”孙中生介绍:“美国已研发出72小时不睡觉的药物,可在有特殊需要时提高警觉性,增强生物节律。”
  徐璎还指出:“在航天事业中,宇航员由于脱离了地球24小时昼夜自转,如何在地球以外的星际空间调整自己的生物钟,也是未来的研究课题。” (闻达)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食品·健康】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诺贝尔奖推动生物钟研究走红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