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2017年第三季度北京新房网签量再创新低
作者:佳禾
图片


      在北京房地产市场整体降温的大趋势下,2017年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网签量不断下滑,2017年第三季度再次创下历史新低。
  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数据统计,2017年第三季度,北京全市新建商品住宅(包含自住房、别墅及其他新建纯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共网签5510套,环比第二季度下降26.5%,同比2016年第三季度下降72.5%。这是自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新宅网签量连续第4个季度持续回落。事实上,自2005年有相关数据统计以来,2017年北京新建商品住宅的季度网签量在不断刷新历史最低值,今年第三季度则再次创下历史新低。
  在北京新房交易量持续大幅回落的同时,第三季度北京新建商品住宅的新增供应量和存量则在持续上升。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数据统计显示,第三季度北京新建商品住宅的新增供应共计7422套,环比第二季度增加2.5%;截至第三季度末北京新建商品住宅的存量共计51360套,较第二季度末增加3.9%。
  在环线分布上,五环以外仍是北京新建商品住宅的主力成交区域,三季度成交的新房有82.5%都分布于此。但这一比例较二季度减少了6.4个百分点,与以往各季度九成左右的比例相比也有明显下降。与此相对,五环以内的占比则明显增多,尤其是二三环之间,在第二季度时不足1.5%的占比在第三季度则大幅提高到4.4%。
  第三季度北京成交的新建商品住宅中,60平方米以下占4.6%,60-90平方米占21.0%,90-140平方米占40.0%,140-200平方米占19.9%,200平方米以上占14.4%。与第二季度相比,90-140平方米占比提高了8个百分点,140-200平方米占比也提高了5个百分点。而综观2015年以来各季度的成交面积结构,60-90平方米的交易占比明显缩小,从过半下降到了两成左右;140平方米以上的交易占比则明显上升,从一成左右提升了三成左右。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分析表示,2016年“9·30”新政后,北京楼市在严格的限购限贷政策下进入了降温周期,新房市场更是从入市到买卖都受到了政策的严格管控,所以交易量大幅下挫,不仅连续下降,而且还连创新低。当然,由于北京房地产市场开发日趋饱和,新增土地不断减少,新房交易规模的缩小是必然规律,但在此轮降温中,政策对新房市场的降温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9·30”新政加上“3·17”新政,史无前例的严厉政策也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市场低谷。
  事实上,近几年来,由于北京土地资源稀缺,土地价格上涨,开发商为在高地价上寻求利润而纷纷将项目向大户型、高总价的方向发展,整个新房市场出现了明显的高端化、豪宅化、大户型化倾向。因此,进入2016年后,成交新房在140平方米以上的比例大幅上升,而60-90平方米的新房则成交比例不断缩小。
  今年第三季度140平方米以上户型占比的进一步扩大源自于中国玺、华润昆仑域、丰台北京金茂府等高端项目的入市成交。这些项目都比较靠近市中心,主力户型都是140平方米以上的非普通住宅。它们的入市成交不仅带来了140平方米以上户型占比的明显提升,也造成了第三季度五环以内新房交易占比的扩大。
  不过,在政策的严格限制下,这几个高端项目的售价都得到了合理控制,最高并未超过10万元/平方米,所以第三季度的新房市场仍然得到了很好的调控,交易量下降的同时,房价也呈现稳中有降的势头。
  目前政策的调控目的是抑制投机,打击炒房,防止楼市大起大落,同时对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刚性需求却是在努力满足。2017年春节过后,北京大幅度增强了土地供应的力度,第三季度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供应量和存量的增加,应该就是北京土地供应增加的效果显现。
  在增加土地供应的同时,北京还为这些土地附加了限地价、限房价、90/70等政策。这些政策都大幅提高了北京新房市场上的中小户型供应,有效抑制豪宅化趋势,改善供应结构,满足广大中低收入人群需求。此外,今年第二、三季度北京已经供应了大量自住房用地,北京共有产权房推出后,这些土地将转为共有产权房用地,从而进一步缓解北京新房市场的供需矛盾,满足更多中低收入者、新北京人的首次置业需求。
  胡景晖表示,国家目前正在进一步强化“房住不炒”这一定位,为防止楼市投机复燃,严格的调控政策还将继续,北京新房市场的整体交易量也会继续维持低位,房价将得到有效控制。不过,随着今年新增土地供应增加所带来的新房项目供应的增加,以及随着房价的稳中有降部分首次置业的购房需求开始逐步结束观望理性入市,未来北京市新房交易量有望走出目前的低谷。
(佳禾)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楼市】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2017年第三季度北京新房网签量再创新低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