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健康时评
共享医疗“望闻问切”
作者:邹本堃


      “共享”是个美好的筐,似乎什么都能往里装——这不,共享医疗又来了,杭州大厦6层到20层新开张一家医疗商场(MedicalMal),包含外科、儿科、口腔科、眼科、中医、医疗美容等13个专科诊所,顾客在大厦1层到5层逛完了,直接上楼就可以看病问诊。
  据说这种医疗商场模式在国际上早已有之,包括“医疗+商业综合体”“诊所大楼”“医药商城”等,但笔者总感觉“画风”有些不搭:问诊看病不同于日常保健,仅仅环境优雅舒适、医护人员宾至如归热情服务,是远远不能满足患者需要的。患者看病的第一诉求,是值得信赖的医生、医术,能正确诊断、治好病,这才是根本。正是基于这种诉求,才有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求、小医院门可罗雀资源闲置的不平衡现状。
  说到医疗共享,理论上能成立。共享的精髓在于盘活闲置资源,使资源效益最大化。具体到医疗资源来说,主要包括医疗人员、医疗器械设施、病床资源三个方面。《2015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有14.4%的医师每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以内,即每个工作日低于8小时,结合我国目前近289万执业医师数量,有近42万医生有工作时间盈余可供分享。另据统计,我国有60%的基层医疗设备和95万张二级、一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床位可供激活使用。
  再看目前已经出现的医疗分享模式,除新出现的医疗商场外,还包括在线问诊、上门诊疗、互联网多点执业等。如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等包含在线问诊功能的APP已有500个左右;而呼应线上需求的上门诊疗模式类似滴滴叫车,近期一家名为“牧牛出诊”的APP在广东、福建等8地开通“一键呼叫医生,上门咨询”服务,用户下单后,8公里范围内的医生都能看到订单并可以抢单,提供上门服务。
  为共享医疗叫好的,多看到了其双赢的意义所在:一方面盘活剩余医疗资源,降低社会资本办医的投入和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但在笔者看来,隐藏在背后的掣肘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不加以解决,一味追求共享,恐怕于患者而言只是望梅止渴,难以从中获益。
  第一是医保体系的打通。目前大部分共享医疗提供方未纳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而我国市场化的健康保险体系尚不完备,凭借患者个人支付医疗费用,支付能力有限,支付意愿也会降低,这是共享医疗难于实现的核心障碍之一。
  第二是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落地。我国医生九成以上为固定执业,2009年医改以来国家虽出台多个关于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一些体制外的医生集团、护士集团也逐渐浮出水面,但仍面临来自医院、医生、患者等多重因素的挑战。比如自由执业医生的临床诊疗能力如何评价?如何取信于患者?如不能激励多层次医生成为“自由人”,恐怕难以实现真正的分流共享。医患关系毕竟不同于明星与粉丝,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的。
  第三是监管难题。现有管理规定大多按照传统医疗机构要求设置,不适用于共享医疗的新业态。医生资质如何认证?医疗质量如何保证?医疗事故责任谁来承担?这都需要一系列配套的相关法规来界定、约束。
  尽管有种种现实的不如意和担忧,但共享医疗优化医疗资源、促进医患供需平衡的初心可嘉。发展中遇到的烦恼和挑战,需要政策的扶持、法律的规范,需要模式和技术的创新,也需要产业布局的拓展。在各方共同的努力之下,才会早日分享到共享医疗的福利。 (邹本堃)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健康】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共享医疗“望闻问切”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