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松龄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研究部主任张占斌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专访。他分别就商事制度改革、共享经济、民营企业发展以及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谈到商事制度改革时,张占斌说,这几年,商事制度改革对企业注册服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记者: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如何通过放管服改革,让民营企业家能够办好企业?
张占斌:这几年,国务院对促进民间资本投资非常重视,出台了许多鼓励的政策措施,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家勇于创新,一试身手,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随着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部分民营企业家面对新常态也有一些不太适应,过去可能挣钱,但随着一些新业态新技术的出现,一些企业家不知道如何应对。所以,我们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希望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民营企业适应不了转型,投资上不去,那么对我们经济是有一定影响的。
国家行政学院这两年专门研究民营企业家的需求,政府可以从哪些方面提供便利和支持。对于一些地方政府出现的新官不理旧账,前任的规划后任不愿兑现的问题,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得很清楚,要求“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当前一些企业人才、物流成本都在增大,让企业多活一天,企业就会走得稳一点,对社会的贡献就会大一点。如何通过放管服改革,更多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给企业减负,是重要的课题。浙江最多跑一次,进一个门就能把事办了,传递了政府的决心。
记者:您怎么看待工商部门的商事制度改革工作?
张占斌:工商部门这几年在推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克服了很多困难,我们都去做过调研。由于有了商事制度改革,所以现在中小企业的创业比以前更加方便了,我了解到的是,现在企业注册量每天都在成倍增加,反映出商事制度改革的效果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得到了体现。
记者:如何规范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张占斌:总理在报告中也讲到了共享经济。现在的市场很关注共享经济的发展,共享单车就是共享经济的一个重要体现,它在很多方面确实改变了以往的生产方式和合作方式,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都能通过“共享”干起来,这对改善和方便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是这毕竟是新生事物,我们曾专门将摩拜单车和小黄车作为案例拿到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和司局长的课堂上进行讨论,充分肯定他们创造这种形式,肯定他们为改变出行、方便老百姓生活方面作出的贡献。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到处乱停放,严重影响了交通秩序,再比如大量共享单车的押金不退等问题。
规范共享经济的发展,首先需要国家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有些介于开放和保护之间的数据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有的人想开放,有的人不想开放,这中间距离差很大。数据不开放就无法获取服务,无法发展,这需要慢慢磨合。
记者:总理在政府报告中专门提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您怎么看新经济的发展对消费者个人隐私泄漏造成的侵权问题?
张占斌:我对总理提到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提法非常拥护。因为人人都是消费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一些信息是需要透明公开的,但是涉及个人的隐私信息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如果没有征求本人同意就公开,扰乱了社会秩序,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如果企业需要用消费者的信息,就需要达成协议。随着个人信息的增多,一些企业通过大数据就会分析出很多问题,消费者到一个饭店吃饭,饭店马上就知道吃啥。虽然听起来很先进,但是有的可能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