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懒得去超市排队,又想生活得精致些
服务+科技 这样的便利店能满足你
作者:王小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一:有人、无人并不关键,智能、暖心才更贴近消费者需求。

图二:苏宁小店今年计划在全国开设1500家门店。

图三:便利蜂力图打造“互联网”+社区便民服务新模式。

图四:好邻居为天猫一小时达前置仓。
■王小月 文/摄
  互联网普及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宠坏”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下班后去超市购物人太多,周末去购物排队就要很久,实在等不起。”90后张佳佳说,买得少感觉不值得去一次,但自己也没有囤货的习惯。
  有类似经历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忙碌了一天,也不愿意把难得的休息时间浪费在购物、结账这些繁琐的环节上。自然而然,布局在社区、写字楼附近的便利店成了“宠儿”。
便利店:有人,还是没人
  “过去一年发生了中国零售业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最巨大的一场变革。这场变革的驱动力是技术和资本,背后的根基是新消费时代的到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表示。
  的确,以前谈到便利店,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耳熟能详的还是快客、7-Eleven、全家等老牌便利店。
  从去年开始,随着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发展,便利店也成为互联网巨头和创新型企业争夺的场景。自2016年底亚马逊AmazonGo无人便利店打响第一枪,“拿了就走”成为其核心卖点。虽然只是半成品,但丝毫没有影响国内资本的运作与布局,有开出标准店展示其技术的店铺,也有一鼓作气开出多家可运营的无人店,一时间“无人”“有人”成为焦点话题。
  企业大肆宣传其技术及运营模式获得融资,消费者奔赴无人店只为“打卡”。
  去年在无人便利店如火如荼铺设时,一位智能硬件领域人士曾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目前国内的无人店与AmazonGo在技术上还有较大差距。
  不过,当占地面积1800平方英尺的AmazonGo在今年1月底正式在西雅图向公众开放时,在国内无人店这杯茶已经凉了。去年这一被资本追捧的风口,已面临着明日黄花的窘境。
  以阿里巴巴、京东为首的互联网巨头开始大量布局天猫小店、京东便利店,利用强大的数据平台和供应链优势为传统夫妻小店改头换面。
  随着线上流量见底,街头巷尾的便利店,离消费者最近且高频次的购买也成为获取线下流量最便捷的入口,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入局。
鲜食铺:精巧,却更懂你
  拥有丰富的商品也能为年轻人提供一个休憩、聊天的场所,这些“小而美”的便利店受到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不得不说,拥有互联网基因的便利蜂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仅成立一年多门店数量就已超过一百家。
  《中国消费者报》在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便利蜂店内看到,虽是工作日的下午,有不少消费者在店内二楼餐饮区就餐、聊天。同时,店内还放置了免洗洗手液,这一贴心举动也收获不少点赞。
  “它家的红丝绒蛋糕太好吃了……”在中关村上班的李晓萌在朋友圈晒出便利蜂的照片,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量不大且拥有颜值的食物,自然引起分享的兴趣。
  众所周知,不同于标品,鲜食毛利率高,也是便利店吸引客流和获得盈利的重要入口。
  《中国消费者报》发现,便利蜂店内鲜食窗口占据较大比例,同时推出早餐优惠组合,部分甜点第二件也享受优惠。
  便利蜂商贸有限公司公关事务部负责人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便利蜂拥有优秀的运营团队支撑便利店体系的配送,冷链物流方面也有优势。
  不难看出,通过让利吸引消费者下载APP,增加店铺与消费者的黏性,提高了店铺的复购率,也能更容易获得消费者购物偏好,实现精细化运营。
  据便利蜂上述人士介绍,最初店内售卖的是市场主流的大包装规格,经深入分析销售数据发现购买者多为女性,并且反馈主要问题是甜品太大吃不了又浪费,价格还偏高。因此与多家上游供应厂商沟通,从模具研发开始,指导开发特制的小规格甜品,销售情况得到显著改善。
  同时,店内不乏有在社交网络被“种草”的食品及日化用品,也可以满足女性消费者的需求。有了大数据赋能,便利店也逐渐向“更懂你”发展。
  从老牌便利店到新兴店,都在重视鲜食铺设。对此,招商证券零售行业首席分析师许荣聪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核心商圈白领一族工作节奏加快,买便当加热一下作为午餐,或晚上加班后在明亮的便利店吃上热腾腾的饭食,是便捷又暖心的,同时便利店的米饭类价格相对商圈里的其他餐厅并不贵,在14-20元左右,性价比较高。另一方面,家庭小型化、单身人士增加,人们更偏好便利,‘懒’得做饭,在便利店买沙拉、盒饭是不错的选择。”
  众所周知,日本三大便利店中7-Eleven和全家的食品毛利率都高于非食品毛利率。其中,7-Eleven三大类食品毛利率都大于30%,加工食品的毛利最高为39%,而非食品的毛利率较低为21%。全家三大类食品毛利率甚至超过35%,快餐类毛利率达到了45%,而非食品毛利率仅为16%。
  由此可见,拥有强大的供应链及冷链物流在一定程度上也掌握了零售业态的命脉。
会员店:科技,带你互动
  去年12月底,由易果集团、鲜生活联手升级打造的好邻居会员店在北京正式亮相。
  改造后的好邻居门店引入全新绿色VI视觉系统,突出“社区+生鲜”的定位,除了销售传统便利店副食,还覆盖了周边3公里内居民一日三餐的生鲜产品需求。而其生鲜业务由股东易果提供供应链支撑,为其输出生鲜电商规模能力及安鲜达冷链配送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好邻居会员店也成为天猫一小时达的前置仓,成为天猫超市线下配送站点之一。
  不仅如此,好邻居会员店、便利蜂等便民小店都在积极引导用户下载APP,虽沿用了便利店人员的常规配置,但也引入了自助扫码购物、微信小程序自助购物等功能。靠近收银台的门口位置排摆放了自助购物机和扫码购复核机方便顾客进行自主购物,出门扫码复核即可免排队。
  在无人便利店的影响下,拥抱科技的小店越来越多,只服务于有限的商圈和用户,通过为用户精选高性比的商品和服务,来形成竞争力和差异化。长期发掘固定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和价值,从而获得叠加收入。
  苏宁小店目前在北京开设了两家店,力图实现便民服务。《中国消费者报》发现,部分水果及乳制品低于超市售价。工作人员表示,店里没有的水果,消费者可以推荐。虽是社区小店,却也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购物体验。
  据悉,苏宁在北京还将布局10家店于月底开业。苏宁小店负责人鲍俊伟透露,2018年苏宁小店设定了全国新开1500家门店的目标,在未来3年里,苏宁小店的门店总数要达到5000余家。
  便利蜂相关人士表示,从开发选址、店铺运营、供应链、物流及信息系统等在内的业务体系已打牢地基,便利蜂开始进入高速扩张阶段。打造全新的“互联网+”社区便民服务新模式,走出北京,预计2018年在华东地区开200家店。
  在发展的浪潮中,便利店才是刚需,而无人便利店仍属凤毛麟角。
看未来:智能,改善服务
  “目前服务+科技型小店确实比较有发展空间。”许荣聪说,与无人店相比,这类店铺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相应成本也比较低。比如,无人便利店需要更多人脸识别方面的技术,不仅要保证支付的顺利进行,还要保证店内产品不被损坏,相关的维护和调试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同时,在我国人工成本还不是很高,无人便利店优势不是特别明显。
  纷繁复杂的零售市场,巨头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引发不少企业的追捧,对于消费者而言,商品和服务才是吸引他们的不变法则,便利店的本质归根结底还是便利。
  不同于无人便利店的“无人”模式,更多便利店通过积极运用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竞争力。
  线上线下融合使得新型便利店解决了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线上买,专人送到家。便利店的客单价较低,需要增加购物频次来提高利润。
  正如许荣聪所说,由于现在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碎片化购物、移动端购物普及,能够增加购物频率,也为新型便利店的成长提供盈利空间。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1 版:新消费·风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服务+科技 这样的便利店能满足你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