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震后十年的阿坝州,电商给这里带来巨变。他们种植的车厘子树被称为“发财树”、“摇钱树”。
搭乘电商“快车”“土堆堆”变成“刮金板”
作者:王小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一:蒲恩亚(左一)返乡从事电商,让家乡的水果走出大山。

图二:阿坝州特殊的气候条件适宜车厘子生长。

图三:阿坝州汶川县电子商务农产品仓储中心。
■王小月 文/摄
  “现在车厘子不愁销路,和电商平台合作后确实好。”王强说,去年多赚了三四万元,电商的进入功不可没。
  王强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卡子村大河坝组的果农,经过一年的电商试水,尝到甜头的他鼓励亲友也加入电商平台。
  在阿坝州,像王强这样的农户还有很多,家里有几亩地,全家人以种植车厘子为主,一年就忙两三个月,剩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互联网的发展,让大山里的农户们走上致富之路,同时也有了快速了解外面世界的渠道。
借东风:车厘子成阿坝新名片
  有实体商超,也有大小电商的介入,城市人口红利尽失,各大电商平台获客成本也越来越高,城市赛道也愈发显得拥挤。
  而在政策红利的支持下,农村地区这一广阔的领域,逐渐受到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互联网巨头的青睐。这在四川省阿坝州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过去,阿坝州的农民主要以种植苹果、玉米、土豆等经济作物为主,人均收入一直上不去。
  2008年汶川地震后,随着全国援建的推进,多条高速公路打通,阿坝州的交通得到改善,也为促进电商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如今,当地已经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的覆盖,打通了农产品的上行和工业品、消费品的下行通道。
  由于当地气候条件特殊,温差较大,适宜种植车厘子、青红李子等高价值农作物,且口感极佳。当地政府也在大力推广农户改种高价值经济作物,从而帮助农民提高收入。
  以往,农作物零散种植,标准化程度差、物流下沉不够,电商人才缺乏,农产品只能就近进行线下销售,有些年还出现了滞销。
  理县通化乡人大主席杨学军对《中国消费者报》说:“农户们只能是等零售商来进货,当地消息也比较闭塞,同时受天气因素影响,效益没那么好,只能是靠天吃饭。”
  “这里的农户并不知道怎么做电商,而我既懂物流,也能学电商。”2015年,在成都一物流公司工作的90后女孩蒲恩亚回到家乡,成为了淘宝电商从业者。
  相比很多淘宝卖家,蒲恩亚做的事情要难得多,她需要从货品源头开始搭建水果供应链,解决物流下沉及配送的困境是让水果走出大山的第一步。
  她在当地引进了冷链配送,并通过自建采购集中收果,物流干线集中配送的方式,把车厘子这样的鲜果送出大山。
  过去农户们将车厘子卖给零售商或是在路边兜售给游客,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成本。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淘宝电商并与农户签定长期合作协议,根据市场行情保证收购价格,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农户收益。
  同时,电商发货、售卖更加精细,蒲恩亚向果农提出分级制度、分海拔制度,对于符合种植标准的果农给予保护价收购,保证每斤收购价格在30元-40元。
  通过三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有五六十家农户加入到蒲恩亚的电商基地,除了将“电商风”带回家乡,她还尝试通过淘宝直播等工具,把当地农产品推广出去,增加省外认知度。
  而今这里已成为车厘子基地,也是阿里巴巴旗下淘乡甜的种植基地。除了重庆、成都一些临近城市,现在车厘子逐渐销往全国各地,部分一二线城市,从下单到收货仅需要48小时。
人工智能:农产品不再“蒙眼狂奔”
  通过淘宝,现在阿坝州有1/3的水果可以通过电商卖到全国主要城市,每亩车厘子可实现营收达到2万/年。而当地大量农户也通过种植车厘子实现了脱贫。
  除了改变过去单一渠道售卖,科学种植也让农户提高产量。根据阿里巴巴提供的数据,通过对消费者喜欢果子甜度、大小、口感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蒲恩亚再将采摘标准告诉当地农户,便于采购,提高单价。
  受当地地形环境制约,实现机械化种植尚需时日,加强溯源体系建设也是当地政府和电商平台大力在做的事情。
  5月的车厘子、小樱桃,6月的枇杷,7月、8月的青红脆李,还有松茸、土蜂蜜、菌类等常规农货……2017年,阿坝州已有300多位像蒲恩亚一样的电商从业者,承担着这里大约1/3的水果销售,而2018年有望增加一倍。
  “现在农民吃到了水果电商的甜头,也开始从过去小心尝试变得大胆起来,仅我一家电商今年预计在淘宝卖出十万斤车厘子,而全阿坝通过电商走出去的大约占2/3。”蒲恩亚说。
  卡子村的低保户王成也通过种植车厘子脱贫,父子俩共同经营1亩多地,看到同村的亲友都通过电商或是在微信上售卖,他们也决定今年加入当地最大的水果电商孵化平台。
  据阿坝州理县官方扶贫数据,过去一年,平均每亩车厘子地可实现收益达1-2万元,较地震前收入翻了2-3倍。
  杨学军说,在这里谁拥有地,谁就能多种车厘子树,就能多赚钱,所以土地被称为“刮金板”。
  其实,不少农村都面临着信息资源不对称、物流成本高的困境,如新疆巴楚县蜜瓜品质高,但很难出疆。2016年农村淘宝介入,利用阿里巴巴大数据,农村淘宝定位蜜瓜热门消费市场进行预售。为当地瓜农提供金融支持,种出高品质蜜瓜,成熟后利用菜鸟物流将蜜瓜从地头直接运达消费者手中。
  一年时间,销售蜜瓜2500吨,销售金额5000万元,当地瓜农人均年收入从350元提高到3500元。
  农村消费者对信息化接受程度低、购买力有限等问题使得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乡过程中仍有很多阻力,但其发展潜力也被电商巨头看在眼里。
  依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科技赋能下让农村电商的发展势头迅猛。
  在原产地到城市之间,生鲜商品往往是在“蒙眼狂奔”。不少消费者收到的商品货不对板,或商品不符合标准被退回原产地,给买卖双方都带来损失。如今,有了人工智能赋能,把供应链标准带到田间地头,让生鲜商品像工业标准品一样流转。
品质消费:带给农户更便捷生活体验
  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12448.8亿元,同比增长39.1%。截止到2017年底,农村网店约985.6万家,较2016年年底增加169.3万家,增长20.7%,带动就业人数超2800万人。
  相较于三年前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以“刷墙竞赛”形式掀起的第一波农村电商热潮,如今农村电商竞赛,无论是在商业模式还是在投入资源的力度上,都较此前更加胶着。
  4月中旬,阿里巴巴集团与五星控股集团联合宣布,将向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投资45亿人民币,通过新零售赋能农村经济,共建农村商业新生态。
  彼时,同样关注农村电商市场的京东与苏宁也开始发力。
  目前,苏宁已在数百个国家级贫困县建成O2O中华特色馆247家,其中线下易购直营店205家、线上易购特色馆42家。在全国农村市场已布局2000多家苏宁易购直营店、400多家线上中华特色馆,从渠道建设层面打通农村电商的发展壁垒,惠及农村消费者。
  数据显示,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上目前有超过100万的农民网商,有超过1000亿元的农产品年销售额,以及2100多个年销售额超千万的淘宝村。
  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表示,新商业基础设施覆盖农村,可以让农村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淘宝、天猫上的超过20亿件商品,享受和城市消费者一样的消费体验,拥有同样的消费权利;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贫困县的农产品,也可以通过互联网、通过农村淘宝卖到全国280个城市,新商业基础设施网络打通了城乡的连接,会为农村带来巨大的价值。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如今农村电商已进入巨头间全方位、立体式的渗透和大举进军阶段,其中包括原有电商的上行下行,也包括物流和供应链的全面升级。
  农户最先接触的电商从阿里巴巴村淘,逐渐地拓展到京东、苏宁、1号店等平台,以及一些微店等第三方网上开店工具,实现全渠道广泛布局。
  全渠道布局逐渐改变了农村原有的生活习惯,带来了更便捷的消费体验。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2 版:新消费·风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搭乘电商“快车”“土堆堆”变成“刮金板”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