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吾
今天的汽车江湖早已打破了往日宁静,群雄并起,搅起阵阵烟尘。仍以汽油车为主的生产企业被并入了传统阵营,讲述未来概念描述下一个汽车消费场景而与互联网有着诸多关联的造车者被称作汽车新势力。其实再加细分,还有一些企业既不传统,也不属于新势力,比如长城、吉利、比亚迪。但前两者在展现的姿态上,更愿意把自己划入正规军。而比亚迪不是,从开始,这就是个在质疑中愣生生往上拱的品牌,它自有打法,野蛮的原始积累,笃定的未来规划。你可以不认同我,但你无法忽视我,让你不敢小觑我,最终你将追随我。
所谓追随,源自引领。
电动未来,是比亚迪的一招大棋,也是如今比亚迪纵横市场的前提与基础。起步于很多年前,结果在今天显现。这与比亚迪老总的专业有关,但更与比亚迪对未来的判断有关。
但这样的判断曾经饱受质疑。
可以举另一个品牌的例子来说明。以安全著称的一个品牌,每年要拿出利润中很大的额度,投入到车内空气质量的改善上,甚至有“进到车内就是北欧”的说法。在当时,这样的做法让人不解,尤其投入额度,更是让人不能接受。但是,对于今天所有的汽车产品而言,估计没有哪个敢站出来说,车内空气质量跟我整车有啥关系?所以,现在看,占尽先机的品牌赢得的不只是美誉度。对于比亚迪的新能源来说,同样也如此。
当然,一样是拿青春赌明天,今天再提新能源,再提电动车,比亚迪已经是一个不能回避、占据着市场重要影响力的品牌。早年,电动车尚属凤毛麟角,只有比亚迪独自吆喝,而后才有北汽、长安等企业进入。之后再有特斯拉的到来,共同撑起了电动车市场一片天。而到2015年的集中绽放,也让人将这一年定义为“电动车元年”。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比亚迪并不是只局限于纯电动的开发,在插电混动方面,比亚迪的“秦”也一度成为了引领者。“秦”战列国,胜算几何?当时,我们提出的这个问题或许没有准确答案。但今天看来,比亚迪在插电混动方面的收获,已清晰呈现。
能源只是驱动的基础,未来的汽车一定是移动智能平台。人机交互与智能网联,曾经是划分传统与现代的一个标志。但是,在今年北京车展上,当新势力造车拿出智能泊车解决方案的时候,传统造车企业展现出来的开发成果,与前者如出一辙。这样的智能互联,会不会同样走向同质化?能不能让这些智能互联系统在一个大格局下,实现共同开发格局?
本次北京车展上,比亚迪推出了全新的“e平台”,概括成一串数字就是33111。具体看,两个“3”指的是驱动3合1加高压3合1。3个“1”中第一个“1”是1块将仪表、空调、音响、智能钥匙等控制模块10合1的PCB板;还有一个“1”是1块长续航、性能稳定的电池;第三个“1”则是指1块搭载了“DiLink智慧生态系统”的智能自动旋转大屏。
DiLink智能系统是什么?比亚迪解释,此次北京车展发布的 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包括了DiPad、Di云、Di生态和Di开放四大部分,全面连接人-机-车-云,为用户创造智慧、科技、便利的全新驾乘体验。它可以让消费者开车从此不用带手机,手机所有的功能大屏都可以实现。
但以上还不是重点。区别于行业仅开放车载信息系统,DiLink智能网联系统还带来了行业此前未有的新突破——将车辆上几乎所有的传感器(总计341个)和66项控制权,开放给程序开发者,让他们借助开放的硬件,包括控制权,设计出适合消费者以及适合行业的应用软件等,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用车体验。与此同时,也给系统的开发者、程序开发者提供更多平台,以实现他们的目标,最终衍生出“超级汽车生态”。
不仅仅是系统,包括旋转大屏、电池等未来都可能和行业共享。也就是说,比亚迪既是整车生产商,也可以是这些平台背后的全球零部件供应商。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李云飞介绍,目前比亚迪和一些厂家已经开始了合作,包括联合开发和零部件供应。
而这样的合作,不仅可以重新定义行业标准,成为这一行业的引领者。同时,也会给汽车消费带来一个全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