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花万元“保护”商标 仅到美术作品登记证
作者:苏冰杰 耿记安


    ■苏冰杰 本报记者 耿记安
  项先生原本花费3000元办理商标注册,却被告知他人也在注册该商标。为不影响使用,项先生听信商标代理机构郑州蓝海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蓝海基业公司)的说法,花费1.4万元办理了“商标所有权保护”,没想到却收到一张美术作品登记证书。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项先生在浙江省台州市一县城做眼镜生意。2017年3月,为了提高产品的品牌效应,他决定申请商标注册。在朋友的推荐下,项先生选择了郑州蓝海基业公司为他代理商标注册事宜。
  项先生说,起初他花费1800元通过郑州蓝海基业公司申请第5类商标注册,申请过程很顺利。项先生便决定继续委托该公司申请第9类、第10类文字商标注册,共花费3000元,但这次却没有第一次那样顺利。
  项先生说,申请第10类商标注册时,他总是接到来自北京的陌生电话,对方一再强调自己也在申请这类商标注册,会导致项先生申请的商标无法使用。项先生向郑州蓝海基业公司反馈了这一情况。
  项先生告诉记者:“郑州蓝海基业公司的工作人员要我赶紧注册所有权,把这个商标保护起来。”2017年5月24日,项先生同意了所谓的“商标所有权”注册,并向郑州蓝海基业公司交纳了1.4万元。
  5月29日,项先生拿到了商标注册证,发现只是普通的商标注册证,自己原先支付的3000元代理费就可以正常办理。之后,项先生多次催问“商标保护”事宜,郑州蓝海基业公司回复称正在办理。2017年11月,项先生收到了郑州蓝海基业公司寄来的所谓“商标保护证明”,打开一看却是“作品登记证书”,作品类别为“美术作品”,盖有国家版权局作品自愿登记专用章。
  项先生说:“郑州蓝海基业公司还说我是他们的老顾客,原本要1.6万元,只收我1.4万元。现在想来,来自北京的电话说不定也是他们设计好的套路。”
  意识到上当后,项先生与郑州蓝海基业公司工作人员联系,要求退还1.4万元所谓的“商标保护费”。项先生说,郑州蓝海基业公司经理杨金豆告诉他,可以免费为其做一个一万多元的网站。项先生拒绝了这一方案,坚持要求退还1.4万元,可对方再也不接项先生的电话。
  今年5月30日,记者通过咨询蓝海基业公司官方客服联系到郑州区域负责人张女士,在确认其身份后,向其反映了项先生投诉的情况。6月6日,记者再次致电张女士询问投诉解决情况,不料她却称自己不是蓝海基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并将电话挂断。
  河南省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李汉生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近年来,市民在注册商标时被代理机构巧立名目额外收取费用的投诉屡见不鲜,很多市民相关知识欠缺,一不小心便会掉入陷阱。
  李汉生提醒市民,申请商标注册时,可以通过权威部门查询相关代理机构的资质,选择综合信誉好的代理机构;对于欲申请注册商标的行业划分要有一定了解,谨防商标代理机构为了多收费而进行不必要的类别注册;了解商标注册流程,一般为“申请—受理—审查—公告—发证”,避免轻信代理机构的承诺;如果申请过程中出现问题,申请人可以通过中国商标网查询,或者到市场监管部门咨询。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要闻·投诉】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花万元“保护”商标 仅到美术作品登记证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