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医疗健康APP 热情有余“诚信”不足
作者:胡军
图片


    ■本报记者 胡军
  近年来,医疗APP发展迅猛。中国互联网协会于7月12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披露,截至2017年底,中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2.53亿人,年增幅为29.7%,网民使用率约32.7%。该《报告》乐观地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55.01%,2021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697.4亿元。
  然而,医疗APP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障碍,消费者接触医疗APP大多是为了尝鲜,真正接受医疗服务时,还是首选传统的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
医疗健康APP的认知痛点
  从《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发布的数据来看,医疗健康类APP中,免费下载的APP仍以“预约挂号”类应用最多,其次为“运动健身”“个人健康管理”“在线问诊”和“医药电商”;付费下载APP中以“医药病理知识普及”类应用最多,其次为“运动健身”“个人健康管理”和“体征测量”等。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7年,我国互联网医疗企业大约有5000家,主流企业包括以提供分诊导诊、预约挂号服务为主的微医、就医160、好大夫在线等;提供健康咨询及健康管理服务的平安好医生、春雨医生等;一站式购药服务的1药网、快方送药、七乐康等;提供远程医疗租赁设备服务的远程视界等等。“做一个医疗健康类APP很容易,一般几万元就能做出来,功能简单的只需要几千元就能搞定,但若要真正能投入运营,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同时能带来流量和收益,就是另一回事了。”刚刚被北京化工大学聘为“研究生创业导师”的吴兆辉,从事APP软件开发多年,他表示,“这个行业能落地的项目并不多,主要还是商业模式不清晰,市场有很大的盲目性色彩。”
  据了解,在互联网医疗的众多分类中,最先发展起来的是“网络轻问诊”模式,“明星”企业包含微医、春雨医生、丁香园和好大夫在线等等,社会认可度相对较高。但也有一部分在线医疗问诊平台,因为运营模式等问题出现变故,比较典型的包括百度医生的关停,寻医问药网、就医160等在线医疗平台爆出裁员、转型消息,还有一部分试水垂直落地业务的寻医问诊平台倒闭。
  对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发展,北京市卫计委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层管理干部认为并不乐观:“就消费者而言,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咨询服务,他们已经习惯了各种免费模式,一旦收费,就开始犹豫了。再就医生资质而言,现行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执业医生只要离开注册的实体医疗机构,做出的诊疗结果都被视为不合法,甚至是违法行为。所以,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基本上所有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也就只能出具治疗建议,提供专业咨询,并且收费标准也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
健康数据可靠性仍存疑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已经下载使用医疗APP的消费者,对APP提供的健康分析数据、疾病分析与判断的可靠性仍然持半信半疑态度,更多只是将其当做一个健康参考。“作为专业医生,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些APP的开发者,也许其中确有一些人是学医的,但极少是专业执业医生。他们只是根据医学原理设计一套数据模型,来帮助消费者评估健康状况,或者做初步的诊断,但充其量也只是初步的。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也非常复杂,必须由受过严格训练的专业医生,根据各种检查数据来进行判断。”对于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医疗APP,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从事体验工作十余年的资深体检专家赵先生表示一定要谨慎,“对于医疗APP上做出的诊断还是小心为好,可靠性没那么强。”
  记者了解到,一些医疗健康类APP使用生物计量传感器测量与运动相关的许多数据,如运动距离、卡路里消耗量等,帮助人们根据数据来分析可能引起疾病的异常环境情况,以及在出现问题前检测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等。
  “像智能手环这样的硬件设备,属于非面对面接受医疗服务,仅仅提供健康参考,数据模型比较可靠。而其他用于感冒发烧、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诊断的,或者非接触式远程问诊的APP,就没有那么强的可靠性,还是找专业的医疗机构比较靠谱。”作为医疗APP小鹿医馆的用户,北京消费者王先生感觉还不错,“可以先在线上进行简单的咨询,系统会推荐医生和就医点,预约好了就去现场诊断,医生开具处方,然后快递送药,蛮方便的。具体的医生水平如何不好判断,但总比直接通过APP数据模型来评判要可靠。”
“魏则西事件”阴影犹存
  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中国互联网大会的合作伙伴目录中,微商和健身猫两个医疗健康类APP企业赫然在目。“能赞助互联网大会,说明医疗健康类APP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激情,但是,‘魏则西事件’阴影尚存,消费者担心的是这些APP提供的数据是否真的准确,推荐的医疗机构、线下的垂直地面店、推荐的药品或服务等等,是否隐藏着竞价排名这样的商业模式。”已经从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离职创业的赵先生如是说。
  赵先生选择了医疗APP行业来创业。他表示,有些互联网医疗平台是推荐医生,有些平台会为医药在线商城导流,但无论哪种,都面临一个基本信任的问题:消费者该如何判断平台提供的是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医生或医疗服务,还是平台自身根据广告、赞助或其他模式设定的推荐?
  今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卫健委等部委研究起草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称:“互联网+医疗健康”将形成一个服务体系,未来互联网+将深入融合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药品供应保障、医保结算、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等领域,涵盖医疗、医药、医保。同时,从信息互通互享、构建标准、制定政策等方面,给予“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以支撑。
  国家卫健委医院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此举正是要避免“魏则西事件”再次发生。对于医生的资质,现在全国已经建立了统一的医师电子注册信息库,连接到国家政府网站,任何人登录这个信息库,都可以查询到全国所有的医疗机构、医生和护士的信息。下一步还要对医生在线诊疗进行身份认证,保证网上诊疗全程留痕、可追溯,并且全国联网。此外,国家卫健委对医疗电子信息的“确权”研究工作正在进行,希望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大对医疗信息的保护力度。未来,患者的电子病历等信息归属医疗机构还是个人,以及谁有权利决定如何使用等,将有法规可依。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0 版:健康·楼市】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医疗健康APP 热情有余“诚信”不足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