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4亿元
作者:任震宇


    (上接1版)
  上半年受理消费投诉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在商品和服务投诉中,商品投诉占比高,增速快,商品投诉66.1万件,占53.3%,增长35.7%;服务投诉57.9万件,占46.7%,增长30.0%;二是在商品投诉中,日用百货、交通工具、家用电器投诉量位居前三位,分别占27.8%、11.8%、10.0%;三是在服务投诉中,网络购物投诉量大、增长快,受理网络购物投诉16.9万件,增长9.0%;四是在投诉内容中,商标和广告问题投诉量增长迅猛,同比增速分别为139.0%、92.1%;五是在投诉区域中,56.3%的投诉量集中于广东、浙江、山东、湖北、北京5个省市。
  上半年,全国12365质量投诉举报系统共处理投诉、举报2.6万起。1-5月,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共受理举报、投诉、咨询共计32.4万件,其中咨询24.3万件,举报4.8万件,投诉3.1万件,信访0.1万件,受理量同比下降6.2%。《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国价格主管部门累计查处价格违法和价格垄断案件9855件,累计实施经济制裁约15.66亿元。组织开展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联合检查,检查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售楼盘1.5万家,房地产中介机构门店9572家,查处涉嫌价格违法案件2440件,实施经济制裁1400万元,有效震慑了违法行为,维护了商品房市场价格秩序。组织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重点行动,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8294件。
将持续开展联合打假
  《报告》称,下半年市场监管总局要全面落实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要求,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突出重点任务,强化机制创新,加强工作融合,推进综合执法,持续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市场消费环境,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是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更加公开透明便利的准入环境,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全面推进企业准入、产品准入、药品和医疗器械准入改革,年底前实现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8.5个工作日。大幅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现取消14类、下放4类的改革目标。年内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切实推进政府职能由事前审批管理转向事中事后监管,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二是要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围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强化竞争政策在国家经济政策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健全竞争政策体系并抓好贯彻实施,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强化反垄断执法,加大价格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力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三是要坚守质量安全底线,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牢固树立消费者至上的理念,坚持严字当头,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消费领域市场监管,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严厉打击侵权假冒,重点查处制假源头、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违法行为,持续开展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联合打假。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安全风险的底线,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法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4亿元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