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汽车追尾系列报道(中)
小心追尾中脖颈挥鞭伤
作者:李方
图片


    ■本报记者 李方
  在汽车追尾系列报道(上),我们介绍了汽车被追尾以及由此造成乘员脖颈受伤害的高概率。
  而鞭打试验的实施,尤其是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C-NCAP2018版评价规则,让颈部伤害问题的严重性逐渐浮出水面。
  据C-NCAP管理中心试验评价部工程师介绍,鞭打试验测试数据显示,当后车追尾前车时,即使速度非常慢,甚至与普通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相当,也可能会造成人员极大的伤害。
  通过C-NCAP碰撞试验高速摄影机慢速回放画面,可以清晰还原鞭打试验中,假人脖颈在各个瞬间的位置变化。
  在低速后碰撞过程中,初始状态下,加速度通过座椅靠背传递给人体躯干被向前推动。而头部由于惯性,开始向后转动,直至达到S形,颈部完全伸张。
  此时,头枕的弹性形变达到最大。后碰撞加速度逐渐下降并消失,头枕开始释放弹性势能,头颈部进入反弹阶段,随后人体躯干运动被安全带阻止,头部向前,而颈部弯曲呈C形。
  由于头部突然向后向前甩动的动作很像“甩鞭子”,因此,该试验被命名为“鞭打试验”。
  C-NCAP碰撞的鞭打试验共有7个测试项目,其中,NIC——颈部伤害指标所占权重比例最高,也是最高失分的项目。
  这是因为人体颈部构成非常复杂,除了有颈椎、颈部肌肉、椎间盘和韧带等重要组成外,还有大量神经、血管、气管的重要部位。
  发生追尾碰撞一刻,头部和颈部就会受到来自惯性力和接触力的双重作用;软组织承受的荷载,一旦超过极限,颈部伤害就不可避免。
  据中汽中心C-NCAP管理中心工程师王占强介绍,颈部损伤可以分成三种程度:
  第一种是轻微伤害,表现为颈部僵硬或有些许疼痛;
  第二种是较严重的损伤,颈部甩动范围达到极限,引起肌肉与骨骼的损伤;
  第三种是最严重的损伤,由于骨折错位或者外物的刺入,导致神经系统受损、机体部分功能丧失,以至瘫痪。
  根据相关统计,大部分颈部损伤为轻微的伤害,最主要的是在追尾碰撞中因“甩鞭”动作引发的“挥鞭伤”。
  这种由于颈椎拉伸和伸展所产生的挥鞭伤,会因损伤颈骨或者软组织而出现慢性疲劳、头昏眼花、恶心反胃和视力下降等症状。如果乘员下巴碰撞仪表板或者前额碰撞挡风玻璃,还会有更严重的损伤。
  在较为严重的碰撞事故中,还会出现拉伸-弯曲损伤、压缩-弯曲损伤、压缩-伸展损伤以及侧弯损伤。
  拉伸-弯曲损伤:
  多发生在正面100%碰撞。这时,由于惯性作用,颈椎会产生大幅度弯曲。当人的加速度过大时,寰枕关节会发生分离,这意味着韧带和其他软组织可能被撕裂,齿突可能受到伤害。
  在这种汽车碰撞事故中,乘员头颈部由于受到轴向张力和剪切力超过耐受限度,导致关节分离和骨折等伤害。
  压缩-弯曲损伤:
  在头部后上部区域受到力或者当颈部在弯曲时,头顶受到碰撞,颈部就受到轴向压缩和向前的弯曲的载荷作用,这时前部椎骨易发生骨折。
  压缩-伸展损伤:
  颈部伸展情况下头部受到正碰时会导致压缩—伸展损伤。伤害包括棘突的骨折或者还包括横突、小关节面和终板的对称损伤。
  侧弯损伤:
  如果作用在头部的作用力或者惯性力显著地偏离中心矢状面,颈部将受到随同轴向载荷和剪力作用侧向弯曲。这类弯曲的损伤表现为椎体的侧向的楔型骨折和椎骨侧后部的骨折。只要存在侧向弯曲,就存在颈部歪曲的可能性。
  通过C-NCAP的鞭打试验,我们可以了解到,面对汽车碰撞,乘员脖颈竟是如此脆弱。
  据C-NCAP安全专家介绍,国内开展C-NCAP鞭打试验项目已有6年,中外汽车品牌已着手改进乘员脖颈保护措施。相关内容将在汽车追尾系列报道(下)予以报道。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车评台·选择】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心追尾中脖颈挥鞭伤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