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为手机用户守护一片晴空
作者:武晓莉
图片
图片


    图一:中国移动(洛阳)信息安全运营中心坐席中心的审核部门主要负责人工审核。    图二:浙江嘉兴中国移动营业厅,移动员工正在帮助用户使用“守望者”终端安全工具箱检测手机。
■本报记者 武晓莉 文/摄
背景新闻
洛阳中心600人专职处置不良信息
  在十三朝古都洛阳的新区,有一个占地3500平方米的自然风景园区,这里就是中国移动(洛阳)信息安全运营中心 (以下简称洛阳中心)。
  记者曾经采访过很多个坐席中心,但这里的500个坐席、600名专职人员是目前我国运营商中规模最大的专门针对不良信息治理的团队。该中心集成了中国移动信息安全的7个系统:中国移动不良信息治理策略分析平台、中国移动垃圾短信举报联动处理平台、中国移动信息安全分析预警系统、中国移动信息安全合规管理平台、中国移动诈骗电话监控拦截系统、中国移动手机恶意软件监测系统和中国移动伪基站监测治理系统。该中心有垃圾短信治理专区、不良网站及钓鱼网站治理专区、骚扰电话治理专区、垃圾彩信治理专区、手机恶意软件治理专区。目前,该中心已具备对垃圾短信、手机淫秽色情信息、手机恶意软件、骚扰诈骗电话、钓鱼网站等各类不良信息进行集中人工审核的能力,日均处置不良信息100余万件。
  据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洛阳等地的信息安全集中运营中心,中国移动目前月均拦截国际诈骗电话1400万次、网间虚假主叫2200万次、“呼死你”电话8000万次,发现处置“响一声”电话30万件、封堵钓鱼网站9万个、监测处置恶意软件5万个,累计配合执法机关侦破伪基站案件8395例。今年3月,在联合国主办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中国移动 “骚扰诈骗电话防护方案与实践”项目获得“杰出项目奖”,是迄今为止我国网络安全领域首次获得该项大奖。
  即便是从酒店到采访现场短短的十几分钟车程,还是有两位媒体记者都接到了虚拟号码拨打的骚扰电话。其中一位记者接听了,是推销房子的。
  随着手机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电话骚扰、诈骗、恶意软件、钓鱼网站等各种侵权犯罪行为也层出不穷。近日,十三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着力整治骚扰电话扰民等问题,切实净化通信服务环境。为此,中国移动组织了“信息安全记者行”,让参与活动的记者在河南洛阳、浙江杭州两地,对运营商信息安全运营工作进行了全面了解。
  通过构建全面的防护体系以及创新的技术手段,饱受骂名的运营商其实一直在默默地为你的手机守护着一片晴空。让我们来看看在这场邪与正的较量中,运营商都做了什么。
扼住骚扰和诈骗电话源头
  诈骗电话主要是指不法分子通过假冒公检法等权威部门电话号码,或邮政、银行等公众服务号码,向用户拨打电话,骗取用户钱财的行为。2017年共发生通信信息诈骗案件13万起,造成经济损失131亿元——新华社的这组数据可以说明情况的严重性。
  洛阳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个人信息后,通信信息诈骗已经从之前“广撒网多捕鱼”式,转变成目标精准化。诈骗脚本也愈加复杂,甚至有专业编剧负责写脚本。不法分子会紧跟社会热点、量身定制方案,令人防不胜防。此外,诈骗链条已经产业化,形成了跨地域、企业化运作的犯罪产业链。
  与互联网企业和手机厂商的来电识别标注不同,运营商端的骚扰诈骗电话拦截体系是从源头上进行治理。
  由于通信网络是由各运营商互联互通组成,所以一点接入,全球可达。目前电话诈骗最主要的方式是诈骗团伙在境外利用IP电话进行改号,向国内用户拨打。由于国际上号码传送无统一规范,诈骗号码通常会被透传,且运营商无法验证号码的真实性,导致用户接到虚假号码的呼叫。洛阳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监控系统首先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和识别出疑似的骚扰或诈骗电话,再根据用户的举报进行验证,经确认为问题号码后,会在全国网络关口设备上进行拦截。截至目前,监控拦截已经覆盖了国内关口局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网间关口局。
  工作人员演示了系统工作过程。登录后可以看到,监控平台主要从几个维度进行监控:主叫号码、入库时间、首次呼叫时间、最后一次呼叫时间、呼叫次数等,通过其中的反常规律发现疑似诈骗电话号码,然后拦截或者取证。此外还可以发现不法分子的号码命名策略,例如通常以银行、电信、航空的客服号作为尾号等。
  从成效来看,这一系统可以有效甄别诈骗号码,周均发现1700余个诈骗号码,截至2018年7月,共监测到诈骗电话号码29.9万余个。对违规电话拦截量大,周均拦截国际诈骗电话300万次,截至2018年7月,共拦截国际诈骗电话6亿次。
  这一平台同时也是国际诈骗电话监控平台。据工作人员介绍,平台通过对信令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用户投诉数据来发现和识别疑似诈骗电话。此外,系统还可以通过用户行为来判断是否为诈骗电话。通过对某个电话的呼叫、拨打和通话行为进行分析(如通话时长、被叫离散度等),就可以高效识别出诈骗电话。
联手整治垃圾短信恶意软件
  不少用户可能都在使用拦截垃圾短信的客户端软件,客户可以将垃圾短信一键举报至互联网安全公司。但实际上互联网安全公司并没有相应的手段对垃圾短信发送源进行处理。而中国移动正是通过开门合作的方式,与互联网安全公司建立垃圾短信联动处置机制,对客户举报的信息进行联动处理。据了解,截至目前,洛阳中心已累计处理垃圾短信举报联动数据1535万件,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工作人员为记者演示了垃圾短信举报联动处理的流程:客户通过手机客户端一键举报收到的垃圾短信(号码、内容等)——互联网安全公司将举报数据提交到中国移动垃圾短信举报联动处理平台——中国移动依托垃圾短信举报联动处理平台,对联动数据逐一人工核查处理,对确认属实的垃圾短信发送号码进行关停——将处理结果反馈,形成闭环管理。
  目前中国移动已与腾讯、网秦、奇虎360等主流互联网安全公司建立了垃圾短信举报联动处置机制。
  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的数据,2017年手机恶意软件数量比2012年增长了14倍,严重侵害了用户权益,甚至对国家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威胁。
  中国移动手机恶意软件集中管控平台以“4省样本还原+全网日志抽样”的方式进行全网监测,通过全国受理、集中研判和处置,形成了全网监测、全国受理、集中研判、集中处置的治理体系。在日常治理工作中,建立了手机恶意软件监测处置、不知情订购投诉集中核查、定制终端预装应用闭环管理三大流程,开展常态化治理。
  截至2018年7月,累计监测处置手机恶意软件166.3万余种,封堵控制端3.5万余个,阻断手机恶意软件连接访问2100亿余次,查处违规合作伙伴379家,涉及427项违规业务,发布客服预警86期,检测定制终端预装应用等APP6005次,取消预装APP193次,发现整改安全问题5800个以上,保障了1.8亿台定制终端的安全入网。
“守望者”终端安全工具箱显身手
  在浙江嘉兴的一个中国移动营业厅,几位用户正在柜台前测试自己的手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守望者”终端安全工具箱,它可以对手机等智能设备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服务后台三个层面的安全风险进行深度探测和快速排查,支持安卓和iOS两大系统,属于业界首创。
  据了解,该工具箱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软件检测深度不足、苹果手机检测功能不足、整体检测环境可靠性不足三大业界难题,已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电信和互联网行业试点示范项目”。
  目前该工具箱已在金砖峰会、上合峰会等多次重大活动保障中支撑现场安全服务和应急处置,保障中国移动9亿款次APP安全预装、1.8亿台定制终端安全入网。通过在北京、宁夏、福建、四川、浙江、山东、云南、黑龙江8省(自治区、直辖市)108个营业厅和服务点试点,辐射15个少数民族区域,服务3万余个营业厅用户、66家政企用户,现场处置病毒木马、通讯诈骗等风险45万余次,帮助客服处理突发事件2305起,服务效率提升17倍,受到客户和一线员工的广泛欢迎。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通信】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手机用户守护一片晴空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