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益生菌真的没用? 听听权威专家怎么说
作者:孟刚
图片
图片


    

图:市售益生菌产品种类繁多。
■本报记者 孟刚 文/摄
  近日,世界著名科学技术新闻杂志《NewScientist》(《新科学家》)曝出新闻:“益生菌大多无用,实际上可能会伤害你。”接着国内有不少媒体也跟进报道“益生菌无益”论。
  益生菌真的没有益处,甚至反而有害吗?为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采访。
或存在错误解读
  据媒体报道,生命科学领域顶级期刊《Cel》(《细胞》)近期刊登了两篇关于益生菌的重磅论文,研究结果均指出益生菌在人体的应用效果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论文结果基于的实验是这样做的:
  先找来了15个志愿者,给他们分组服用11种混合益生菌产品和安慰剂,然后再对志愿者的肠道菌落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这些菌在有些人的肠道能定植,在另一些人的肠道里不能定植。
  接下来又找来了21个志愿者,并分成三组。第一组服用抗生素后不做任何干预,让其自我恢复;第二组服用同样的抗生素杀死细菌后,再服用益生菌;第三组服用抗生素后,再经肠道移植本人此前保存下来的大便菌落。结果发现,吃(自己的)粪菌的人菌群恢复最快,而服用益生菌的人恢复得最慢。
  对此,陈卫(江南大学副校长、教授)、何国庆(亚洲乳酸菌学会联盟副主席、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张和平(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石汉平(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临床营养科主任)、钟瑾(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7位权威专家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表的《关于益生菌的科学真相》一文中指出:研究者并未提及益生菌无效理论,部分媒体存在对该研究报道的片面甚至错误解读。第一项研究不意味着益生菌扰乱了肠道菌群结构,从具体菌属的丰度分布来看,也并没有因为益生菌的摄入导致有害菌的增殖。因此,不可曲解为益生菌无益或有害。第二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虽然发现服用益生菌延缓了菌群恢复,但这只是针对一种特定益生菌产品和特定生理状况(抗生素处理后的菌群异常)的研究;同时,受试人群样本量也较小(每组6-8人),因此并不能代表益生菌功能和安全性的普遍情况。
  从2002年就对益生菌关注和研究的乳业专家王丁棉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人类对益生菌的研究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关于益生菌的作用,现在科学界的认知也不是一边倒,出现不同的声音在所难免。而关于益生菌的负面影响,现在有很多科学家在进行持续研究,但不能仅通过一次实验就能确定益生菌有害。
  王丁棉还表示,目前仅有的益生菌负面影响事件出现在2000年左右,当时英法等国家曾出现过人食用益生菌出现问题的情况,但根据当时获知的情况,出现问题的这几个人本身肠道就有问题。
调节肠道获认同
  很多益生菌食品都称“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抗癌”等功效,益生菌产业越来越大,那么,益生菌到底功效如何呢?
  根据我国《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益生菌类保健食品是指能够促进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对人体起有益作用的微生态产品。益生菌菌种必须是人体正常菌群的成员,可利用其活菌、死菌及其代谢产物。
  上述7位专家指出,对人体来说,益生菌已被证明的核心功能是改善胃肠道健康,包括平衡肠道菌群、缓解肠道炎症、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等症状。近年来的研究也发现益生菌具有缓解代谢综合征、调节神经系统等功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益生菌对人体的有益功能逐步被发掘,其中的机制也逐步被阐明。因此,人类对益生菌功效的探索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过程。
  王丁棉表示,目前,益生菌在调节肠道方面的功能已经普遍获得认同,也有数据支持。如以婴幼儿配方奶粉为例,从五六年前开始,部分品牌在6月龄以上的奶粉中开始添加益生菌,从厂家的反馈数据来看,对缓解小孩的便秘和腹泻具有一定作用,目前临床上也有很多医生对此表示关注。
  记者了解到,益生菌的功能及安全性得到大量权威研究报道的支持。目前其已被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我国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权威机构认可为“公认为安全”及可应用于食品的菌种。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早在2011年就指出益生菌在缓解腹泻、便秘等方面的功能有着“强有力的证据支持”;2017年WGO基于大量医学证据,再次指出益生菌可以有效防治消化道疾病。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王志新主任医师也告诉记者,婴幼儿时期正常的肠道菌群建立尚不完善,益生菌属于有益菌,对改善消化系统环境有益处;对便秘和腹泻都有一定的辅助疗效;此外,益生菌在肠道内,对钙以及其他营养素的吸收上有一定辅助作用。
不能取代药物治疗
  上述 7位专家认为,益生菌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有许多科学问题需要探索。科技工作者应采取科学严谨的态度,系统研究益生菌的功能机制。
  专家指出,事实上,大量临床实验数据证明,针对特定的疾病(主要是肠道疾病),益生菌可以作为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但在更多情况下,益生菌应被认为是一种食品,可以提供一定的预防和干预的健康作用,但不能取代药物治疗。
  国家高级营养师刘萍萍也告诉记者,关于益生菌的临床研究数量在逐年上升,但大多数被声称的功效仍欠缺充足的证据,例如有助于缓解婴儿肠绞痛、炎症性肠炎(IBD)、湿疹等证据不足。
  资料显示,美国微生物学会(ASM)曾发布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益生菌在人体中的使用对于疾病处理而言都是预防和支持性的,而不是治疗性的。
  上述7位专家指出,目前常用的益生菌菌株主要是乳酸菌、双歧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研究表明,不同种属的菌株,其生理、代谢存在一定差异,对人体的作用也不尽相同。9月6日在《Cel》杂志刊登的两篇关于益生菌的研究,其中一篇也提出益生菌的使用要注重其个性化。同时,益生菌的基因组差别较大,即使是同种益生菌的不同菌株之间也存在差异性,因此,益生菌需要在株的水平上进行益生功能的验证,明确菌株的功效,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个性化使用及治疗。
  刘萍萍表示,目前关于益生菌长期安全性的数据有限,具有潜在健康状况的人发生严重副作用的风险可能更大,如患有免疫缺陷、短肠综合征等人群可能有较高的健康风险。这类人群如果想食用添加益生菌的食物或服用相关益生菌药物,建议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专家指出,目前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菌株来源不明,且缺乏科学的研究验证,大多认为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是益生菌的代名词,没有菌株意识,急需完善益生菌相关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来规范益生菌行业。同时,建议相关管理机构加强相关标准的制定,科学监管与宣传教育,促进益生菌产业健康发展。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1 版:食品·健康】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益生菌真的没用? 听听权威专家怎么说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