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抽检力道足 监管谱新篇
作者:李建
图片


    ■本报记者 李建
  有欣喜和自豪,有遗憾和叹惋。9月29日,看到儿童座椅、学习用品等17种消费品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名单向社会公开,家住北京市龙翔社区的消费者张毅内心百感交集。
  一个多月前的8月2日下午5点30分,这个4岁孩子的父亲作为消费者代表之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田世宏一起按下鼠标,随机抽取了今年第3批产品质量“双随机”抽查企业和承检机构。此次公布的不合格产品正是在这次抽查中“现形”。
  镜头回放,时间回到1993年。一位也叫张毅的老人因为所购商品“质次价虚”而投诉到河北省消费者协会。这一年的3·15晚会,著名词作家闫肃创作的《雾里看花》,唱出了无数和张毅一样的普通消费者渴盼“有双慧眼”的民生期待。
  从当年渴望拥有一双刺透消费阴霾的慧眼,到25年后的今天,消费者与市场监管者一起启动国家抽查“慧眼”,两代张毅的故事只是40年家国记忆中的雪泥鸿爪,同样也是最真切的见证:朝着人民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景,我们的时代始终在大步向前。
抽检
“消费者选择”倒逼质量提升
  消费品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产品质量的答卷,哪怕只有1%的“减分项”,落到消费者个体身上,可能就是100%的遗憾甚至伤害。40年来,查市场、溯源头,不断摸索、与时俱进的市场监管机制一直在持续发力,工商、质检、食药监……尽管业务条线有异,但扎紧产品质量监管的篱笆,守住消费者合法权益至上民生底线的目标一样。
  2014年的3·15,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的第30个纪念日,《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与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同时施行。原国家工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负责人如此解读《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的出台:落实新《消法》对商品和服务抽查检验的明确要求,统筹消费者诉求与监管执法情况确定抽检范围品种、商品类型和抽检指标,及时向社会公示抽检结果。让严格监管为百姓安心消费筑起坚实屏障,让“消费者选择”倒逼商品质量整体提升。
  法规“出鞘”,剑芒惊鸿。《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的出台,是整个质量监管体系中的又一次历史跨越。这一年,全国各级工商部门共抽查9.8万批次商品,依法处理不合格商品28.8万件。
  来自原国家质检总局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质检系统平均每年消费品监督抽查种类占全年监督抽查计划60%以上,查处质量违法案件43.22万起,涉案货值204.33亿元。
  2018年,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成立,分散的市场监管机构职能重新整合,凝心聚力、十指紧攥的监管重拳更加猎猎生风。仅今年上半年,市场监管系统共监督抽查5万多批次产品,处理不合格产品3532批次,查处质量违法案件2.1万起。
  让监管执法对接民生期待,让抽检监测结果公示指导明白消费,让会说话的数据考验生产企业的品质担当。监管护航民生步入新常态,质量违法行为越来越无处遁形。
创新
“你点我检”聚焦民意
  小人物对大时代的感知,往往源于他们亲身经历的家国故事。网友“干大事的小人物”的电脑文件夹里保留着一张截图,那是他在“2018湖北质检,你点我检在行动”专题网页上的留言:荣幸入选“市民观察团”,亲眼目睹手扶电梯检验全过程,聆听专家电梯安全知识讲解,受益匪浅。
  9月18日,湖北特检院“商场手扶电梯你点我检活动”的“我检”环节正式启动,“干大事的小人物”和随机选出的3位网友组成市民观察团,见证了活动全过程。在此前的“你点”环节,共有近7万余名网友参与了“商场手扶电梯”抽检场所的投票点选。
  回应消费生活疑虑,与民生关切互动。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从2014年前后逐步启动的“你选我验”“你点我检”活动,见证了质量抽检不断走向公开透明的努力与探索,彰显了市场监管执法的自信与坦荡。
  从“你点我检”的“地方样本”开始,全面推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双随机一公开”模式的“顶层设计”也开始了精彩叙事: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关键环节,不断推进产品质量监管方式改革和创新,100%实现随机抽取拟抽查企业、随机选定承检机构和监督抽查结果全面公开,实现监督、抽查、成效三个方面不断提升。
  消费者付莹鑫也是参与今年第3批产品质量“双随机”国家监督抽查工作的消费者代表之一。她清楚地记得每一个细节:
  进入市场监管总局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双随机”工作信息化平台,先随机抽取接受抽查企业,然后随机抽取承检机构,再对拟抽查企业和承检机构进行随机匹配。两个多小时,每次鼠标的点击都是一份荣誉与责任,每个严谨公正的操作流程都让人对这项饱含温度的制度设计由衷点赞。
  今年国庆前夕,第3批产品质量“双随机”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和不合格企业名单陆续发布。一组组详实严谨的数据,在亲历抽检的消费者脑海中,是一幅幅让人动容的画面:鼠标点击之后,全国各地1100余组、数千名抽样人员在全程可视化监控下迅速出击、奔赴“前线”。
加速
监管与消费新业态赛跑
  2015年的消费市场监管,因为一批“神秘买家”的出现而充满新意。网上下单、远程抽样、跟踪物流、全程公证,化身“神秘买家”,“逛电商”的市场监管人员“闯”入了网络商品交易的新天地。
  这是全球最大的网上零售市场,一个发展速度和业态模式都超乎寻常的“新世界”,这也是一个投诉与纠纷不断、假冒伪劣商品魔影频现的重灾区。
  市场发展迭代更新,执法监管必须及时跟进。2015年11月6日,《关于加强网络市场监管的意见》审时度势,首次明确提出对网络交易平台实施重点监管的理念。
  同年11月12日,《关于加强和规范网络交易商品质量抽查检验的意见》相继而发,对网络商品质量抽检工作提出更明确、更具可操作性的要求。
  2016年5月1日,《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将线上线下统一纳入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范围,商品质量抽检结果线上线下共同适用。
  与顺应时代发展的这一制度创新同步,2016年9月27日,原国家工商总局电子商务12315投诉维权(杭州)中心、网络商品质量监测(杭州)中心落户电商之都杭州,两个中心承担网络商品质量监测等5项任务,精准打击网上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更快速、更有效地处理网络消费纠纷。
  与新业态赛跑,一场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加大网络商品质量抽检力度、促进电子商务商品质量提升的战役开始打响。2016年,原国家工商总局共计抽检商品503批次,共发现172批次商品质量不合格,总体不合格商品检出率为34.6%,其中内在质量不合格的约占93%。权威的网络抽检数据让电商平台不得不直面行业顽疾。周密的法规与制度布网、严谨的质量抽检与果断的执法出击,迫使网络市场开始重新审视消费者合法权益至上的底线与规则。“抽检一种商品,查处一批案件,教育一批企业,规范一个行业”,网络商品抽检的这次“破题”,让新业态监管从攻坚克难开始走向蹄疾步稳。
  40年栉风沐雨,40年春华秋实。检视市场监管长卷,“质量篇章”佳句迭出,可圈可点。从筚路蓝缕的探索到新时代的昂首阔步,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唯其笃行,才令人尊重。
  2014年,一个网名“罗小白”的大学生走进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5年后的2018年6月,这位与市场监管执法多年并肩作战的质检工程师写下这样一句话:“以一颗公正的心,用我们的眼代替百姓的眼,把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反馈给企业,反馈给消费者,反馈给社会。质量监督检验的目的,就是‘看见’。”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导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抽检力道足 监管谱新篇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