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今年双11期间的包裹量将达到十年来最高点,科技赋能,快递物流提速,将给消费者带来不同以往的体验——
科技赋能 物流奔上快行道
作者:王小月
图片


    图:超级机器人分拨中心在圆通杭州运转中心正式启用。 资料图片
■王小月
  临近双11,天猫、京东等电商巨头先后公布了今年的新玩法,“剁手党”们也开始摩拳擦掌。
  今年是双11的第十年,对不少人而言也是充满仪式感的日子。放眼十年前,移动支付尚未普及,智能手机也属凤毛麟角,大多人对于网购还不了解,即使购买也是价格并不高的小件物品。
  如今,线上线下的打通,快递物流的提速,已经摆脱了“书信很慢,车马很远”的尴尬,科技赋能的快递业又给消费者带来怎样的改变?
智慧物流让包裹转得更快
  在今年双11物流服务动员会上,中国快递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孙康表示,今年双11期间的包裹量将达到十年来最高点,仓储和末端配送依然将面临巨大的考验。
  去年双11的包裹数量已经接近14亿个,今年无疑会再创新高。对此,快递行业纷纷开始备战。
  众所周知,快递分拣是决定包裹派送速度的关键一环,以往采用人工分拣成本高效率低,分拣质量得不到保证。
  《中国消费者报》走访中通北京分拣中心了解到,中通已经引入中科微至五条自动分拣系统,分为进港线和出港线,除包裹重量过轻或过重的异常件外,大多数包裹都可以通过分拣系统自动分拣。
  每个包裹在传送带上高速运转,工作人员只需将包裹面单朝上放置到自动供包台上,由自动供包台将包裹送上小车,包裹经过固定式条码阅读器扫码后,识别出包裹的配送地址,并将地址和小车绑定,由小车将包裹送到相应的下料口,每个下料口都标有相应的地区代码。
  伴随着传送带每一圈的转动,每个包裹都有条不紊地流转,自动掉入标有地区代码的编织袋中。
  工作人员介绍,双11期间包裹量较多,几条分拣线都会24小时不停运转,仅一条分拣系统就可分拣60万乃至70万件包裹。
  据了解,中通采用自动分拣货品占比已超70%,每年分拣43亿件,设备为中通分拣中心节省人力60%以上。
  目前中国快递业有超过1000个分拨中心,18万个网点,摄像头100多万个。
  以往的摄像头只是简单的监控记录功能,摄像头仿佛是后台工作人员的另一双眼睛。今年9月底,菜鸟开启“物流天眼”计划,让摄像头也学会了“思考”。
  菜鸟与中通、圆通、申通、德邦等快递企业一道,正式接入基于物流IoT的智能系统,这意味着全国各类物流场站内的百万个摄像头,将从简单的监控回溯设施,升级为智能感知设备,实现对场站的智能管理,用视频云监控系统提升全国快递中转和网点配送效率。
  今后,识别车位是不是空闲,卸车装车作业是否在正常进行,以及场站内堆积度是不是饱和,通道有没有被堵塞等问题,不再需要大量人力进行调解、疏通。
  “德邦在今年5月率先试用这套系统。”德邦快递营运研发中心高级总监丁俊哲表示,原本需要使用人力现场巡检的工作,现在均由摄像头完成实时识别,第一时间智能推送给总台,由总台调集人员迅速处理。快递场站内快递流转效率可提高15%,这可以缩短消费者在“双11”期间等待包裹的时间。
进口商品“马车”换“高铁”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8年(上)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8上半年中国跨境进口电商交易规模达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4%,预计2018全年将达到1.9万亿元。
  不难看出,消费者对进口商品有着极大的热情。以往不少人都吐槽收货太慢,而这也成为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问题。
  近日,京东物流宣布将全力搭建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其目标是在全球构建“双48小时通路”,即可以实现中国48小时通达全球,在国外也能实现48小时到达中国。
  京东物流CEO王振辉表示,目前已逐步将引领全球的时效服务在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落地,如已在曼谷开通“211限时达”服务,当地消费者也可享受到“上午下单,下午送达”。
  而菜鸟也宣布与雀巢、ALDI奥乐齐、麦德龙、资生堂、Mistine等国际大牌商家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双11期间提供全球供应链服务,进口商品将从到仓接货、到港接货变成直接到海外源头接货,全程把控降低商家供应链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消费者体验。
  “双11菜鸟将实现全球一张网、智慧大协同,与全球物流合作伙伴一起为商家提供端到端的全链路解决方案,让全球好货能在72小时内抵达世界任一角落。”菜鸟国际商家负责人孙蓓蓓如是说。
  将供应链延伸至海外原产地,减少中间环节,通过物流专线连接跨境仓,大大减少物流链路,也让包裹转得更快。
  物流的大大提速,无疑也为进口商品“添柴加火”。
快递小哥“减负”保证服务质量
  据国家邮政局统计,今年前三个季度,全国完成快递业务量347亿件,日均近1.3亿件。这些包裹通过200多万名快递员送达消费者。以日均工作12小时计算,每位快递员平均11分钟就要送出一个包裹。在中东部的各大城市,留给快递员平均送一个包裹的时间甚至不到5分钟。
  在末端配送环节,快递员如何高效配送也是一个问题,大量包裹需要快递员一个个电话沟通,这也是快递员最为“头疼”的事。
  整个行业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单量剧增,快递员给每一个消费者的服务时间正在减少,这导致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据了解,在今年5月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亮相的菜鸟智能语音助手已经落地,快递员在网点扫描取走包裹时,机器人会自动在后台拨打这些包裹所属的消费者电话,完成“派前电联”,并将消费者反馈的收件方式推送到快递员手持终端,包裹是送上门还是放到自提柜,快递员从网点出门的时候就已经一目了然,省去了一一手动拨打电话的麻烦。
  统计显示,以全国200万名快递员来计算,如果每个快递员用上智能语音助手,一天可以累计节省通话时间16万个小时。
  今年双11期间,将有5家快递企业正式启用语音助手。但如何给机器人注入灵魂,理解各种方言,还要根据特定区域消费者习惯,做定制化的沟通服务,需要不断“进化”。“人”与人的沟通,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而2018年以来,在夯实了仓配网络之后,京东一边在做优化物流体系和服务的尝试,一边在不断对外输出物流服务。7月,为解决网购退货难题,京东开通了时效服务产品“京准取”;9月,京东物流上线“京东快递”小程序,承接个人寄件快递业务。一直做B(商家)端业务的京东物流要进入C(个人客户)端,无疑是与“三通一达”、顺丰抢食“蛋糕”。
  但无论是技术赋能,还是温情服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快递业已成为风口上的行业,不论是一些头部企业,还是后来者纷纷涌入,对于消费者来说,总是“更多选择,更多欢乐”。
绿色包裹如何更好落地
  消费者在网上下单后,后台工作人员针对订单进行拣货、打包,为了减少货损,不少商家本着“多多益善”的原则,给商品穿戴上层层“盔甲”,如何给包裹“减负”也是物流行业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菜鸟曾推出绿色循环箱代替传统纸箱,减少封箱胶带的使用,让纸箱能够多次流转;继可循环回收的“共享快递盒”后,苏宁物流零胶纸箱也于去年12月正式问世……
  今年又开始新一轮备战。
  为迎接双11,菜鸟打造全品类“绿仓”,通过循环箱、原箱发货的模式,实现0胶带、0填充物,0新增纸箱。同时将启动全新升级的“回箱计划”,范围将拓展到全国百城5000个回收点。
  与此同时,京东将启用基于磁悬浮技术原理的智能包装设备,来用于完成快速包裹的打包工作。通过视觉识别、自动抓取、自动匹配包装箱、自动校验等先进技术,提升运营效率。
  京东披露的数据显示,该智能包装机的打包效率高达1000件包裹/小时,较传统的打包作业提升10倍;在包装耗材的使用方面,其一年节约的胶带长度累计达到2500多公里,相当于G7高速公路的总里程。
  虽然不少企业都在让包裹更绿色方面进行了探索,但面对海量的包裹,依然收效甚微。《中国消费者报》采访发现,大多消费者表示没有收到环保循环箱,或对此并不知情,层层包裹的纸箱大多成为垃圾箱的常客。
  绿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与行业快速发展相比,绿色的探索和治理显然是落后了一大步。对于快递业来说,跑得再快,也要注意跑步中的素质。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导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科技赋能 物流奔上快行道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