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热点关注
弹窗广告又玩新花样
作者:胡军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胡军
  说起网络上不断涌现的弹窗广告,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感受都 惊 人 的 一致——烦人!2015年9月1日,新的《广告法》明文规定,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不得不说,法律的威慑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原来虚设“关闭”按钮的不良商家有所收敛,弹窗广告开始老老实实地标出了“关闭”按钮。
  但是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弹窗广告又玩起了新的花样,隐形“关闭”按钮开始浮现,而且愈演愈烈。
“关闭”按钮肉眼难辨
  “每次开机,眼珠子都瞪圆了,也没看出来‘关闭’那个小×到底在哪儿。”今年“双11”期间,替闺女下单的北京消费者张先生深感头疼,“那个色彩同化水平,那个隐藏水平,也真是做到极致了。把心思都花到了这上面,这不是缺德吗?”
  在新的《广告法》出台之前,部分弹窗广告甚至连个“关闭”按钮都没有,即使是有关闭按钮的广告,“关闭”按钮也是虚假的,消费者如果点击,就可能进入另一个广告世界,甚至是游戏或者黄色网站链接,严重的甚至隐藏病毒代码,导致计算机被植入病毒,成为“僵尸电脑”或“肉鸡”。
  如今,弹窗广告的“关闭”按钮有是有了,可仍不能让人满意。11月25日,根据消费者的投诉,记者点击了新浪新闻网站,扑面而来的就是一则汽车广告:“全新一代帕萨特 驾驭 新格局”。整个广告页面没有“关闭”按钮,只有一个“点击跳过”。“我没说错吧,你敢点吗?没准就是陷阱,进入一个新的链接,只能等着这个广告闪过以后,才能看到网页内容。”北京消费者任先生站在记者身边,指点记者点击一系列的网站,“不信的话,你再试试淘宝或京东,你看到的广告和内容,跟我点的未必一样,因为有大数据在后台分析,知道你看过什么,然后就给你推送什么样的广告,心眼都用这上面了。”
  记者在“双11”期间点击过淘宝的界面,所以再打开时弹出的广告界面是“恭喜您!获得‘双11’现金红色包最高可得1111元”,而且,确实看不到正常颜色的“关闭”按钮。“也不是没有,就是颜色和色调与主广告内容相比,非常淡,非常不起眼,让你无所适从,需要睁大眼睛,仔细找,才能找到一个若隐若现的‘关闭’按钮。”经常在电商平台购物的北京消费者吴女士告诉记者,“这也就是没有办法,你要用,就只能忍受。你不是规定必须有明显关闭按钮吗,我设置了,是你没看到嘛。”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网站以及相关链接,都存在设置隐形“关闭”按钮的现象,需要消费者仔细辨认才能找到,关闭起来非常不方便。
“不感兴趣”按钮等同于反向定制
  据业内资深人士透露,新《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其实变相促使了弹窗广告的技术进化。目前,多数弹窗广告确实设置了“关闭”按钮,但同时还设置了一个“不感兴趣”的按钮。如果消费者点击,该按钮会提示是“关闭广告”还是“不感兴趣”,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其实,此类广告是暗藏了一个反向定制的默认程序,如果消费者只是简单地点击“关闭”广告,那么再次点开该网页时,该广告仍然可能反复出现。除非消费者直接点击“不感兴趣”。
  “即使你点击了‘不感兴趣’,后台仍然能收集到这个信息,你对这类广告不感兴趣,那就给你换一个类型呗,根据你关注网页的内容重新进行分析,再投放新的广告给你看。”对于“不感兴趣”按钮的隐藏功能,从事互联网广告业务推广近10年的国内某知名企业广告投放负责人林先生告诉记者:“大数据时代,系统能做的事情,是你想不到的,除非你不用电脑,不点击网页。”
  据林先生介绍,不管消费者选择点击哪个按钮,都可以关闭当前的弹窗广告,只是不知道点击“关闭”按钮与点击“不感兴趣”按钮有什么区别。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不管点哪个,日后广告还是会弹出来,至于弹出的广告内容和频率,都是后台大数据系统精确计算过的。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还有一种看似更“文明”的弹窗广告模式,就是不仅有明显的关闭按钮,而且还附赠一个“设置7天内不再弹出此窗”的开关,如果消费者点击这个“关闭”按钮,至少有7天的时间不会再看到相同的广告内容。如果不点击,那就只能被动接受不断的广告骚扰。
  对于这种疑似反向定制的现象,日常工作完全依赖电脑的北京消费者孔先生与绝大多数受访者的感受一样,表示十分不解:“其实,这是一种变相的反向定制,你不点击‘不感兴趣’或‘7天内不再弹出’,就一直那么弹,这不是反向定制是什么呢?为什么就没人管呢?”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数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弹窗广告又玩新花样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