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内汽车金融市场迅速发展,但与成熟汽车国家相比,渗透率偏低——
图:汽车金融借款人年龄分布图
数据来源:《2018汽车金融行业研报》
■本报记者 倪敏
在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竞争加剧,新车销售利润不断下滑的趋势下,日趋成熟的汽车金融为汽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与欧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汽车金融还处于发展初期。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年会汽车金融分论坛上,有关专家指出,如何围绕客户开发相应的产品,最终让客户满意度提高,将成为汽车金融市场面对的一大问题。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起步于1995年,银行、保险公司(车贷险)、汽车经销商及生产厂家四方合作,成为推动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模式。
从2004年《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至今已有十四个年头,我国汽车金融经历了萌芽期、起步期、调整期三个阶段,自2008年进入爆发期。汽车金融市场参与主体从最早参与的银行,扩充到了拥有整车厂独特优势的汽车金融公司、产品设计更灵活的融资租赁公司,以及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互联网汽车金融平台。
目前,银行由于网点分布广泛、信誉度佳等优势迅速占领市场,仍然是我国汽车金融市场的主要力量,市场份额达41%;汽车金融公司凭借灵活多样的产品和较宽松的审批策略,目前有25家持牌机构,在现有市场中占有28%的份额;而融资租赁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作为后来者,在业务模式创新、产品优化、客户体验等方面与其他平台展开错位竞争,二者占比已达31%。
随着参与主体的增加,除传统的新车购买业务外,也带来了车抵贷、融资租赁等多元化的业务模式。
自2017年开始,以汽车融资租赁为主要产品形式的汽车新零售模式迅速崛起。相较于传统新车和车抵贷业务,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在切入市场时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为吸引广大年轻群体,这种业务提供了较低的首付比例、简单的审批手续、灵活的产品类型,这大大降低了消费群体的购车门槛。同时,随着限牌政策在各大城市陆续推广,该业务也为暂时没有购车资格的消费者打开了通道。据记者了解,汽车融资租赁业务主要有售后回租和直租两种模式。
目前,40岁及以上人群首次购车需求已经趋于饱和,30-39岁人群成为当下购车的主力人群,而20-29岁人群作为迅速成长的购车群体,消费需求和潜力巨大。便捷的购车融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刺激了购车需求。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二手车市场的日益发达,汽车消费主流人群的年轻化以及国家政策的助力支持,促使汽车金融市场得以爆发式增长。
据罗兰贝格《2017年中国汽车金融报告》估算,目前我国的新车汽车金融渗透率大约在35%-40%之间,而从全球范围来看,新车汽车金融渗透率在2015年大约为70%,而日本2015年的新车汽车金融渗透率在50%左右。我国的汽车金融渗透率远远低于全球水平,未来仍有不小的增长空间。
从百融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融金服”)发布的《2018汽车金融行业研报》中可以看到,年轻消费群体喜欢超前消费,对于贷款购车、融资租赁等方式接受度普遍较高,随着年轻消费群体消费能力的逐渐释放,未来还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汽车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
《研报》数据显示,汽车金融消费群体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之间(即80、90后),占总比达到74%,且借款人80%为男性。相较之下,女性客户的风险指数更低,更有可能按时还款。
数据显示,随着一二线城市汽车销量的饱和,汽车消费业务也在向三四线城市下沉,目前汽车金融的客户将进一步向三四五线城市下沉,对于服务时速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从汽车金融市场整体来看,汽车金融已经不再单纯是两个产业之间的结合,而是蕴含着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为依托的技术支撑,代表着新一代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转型升级。而健全高效的风控体系也成为汽车金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进入2018年,随着金融监管政策趋严,新车销售增速放缓,新零售快速发展,汽车金融进入到了变革升级的关键节点。百融金服高级总监张正媛表示,目前汽车消费市场增速放缓,整个汽车金融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据行业观察,不具备竞争力的小型汽车金融机构已经倒闭了40%,因此金融机构能否给客户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并做到风险可控,显得尤为重要。